語文教案(優秀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題為“民族之花”,設計的意圖主要是讓學生領悟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的美好感情,充分認識到我們的祖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整體,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親相愛,我們的祖國才會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本單元既有歌詞,也有記敘文,還有說明性的文字。選材也各不相同,教學時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來分析每一篇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氣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過包含感情的方法抒發的,有的是借助于一個簡單的飾物來說明的,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讀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引導學生認識五十六個民族,體會各民族的深情;激發學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謝。
重點難點
本單元通過對比喻句的理解來把握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以讀代講,感悟詩句、文章內涵
教學過程
1、《愛我中華》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生活著不同的民族他們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樣和睦相處(放歌曲愛我中華)。
2、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和圖片,誰來給帶大家介紹,展示一下?
3、你們想唱這首歌嗎?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詞,那我們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讀,讀通
多媒體出示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用“_”或“?”畫出來。在小組內與同學討論交流。
三、再讀,感知
談讀書感受,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過課文中哪些詞句得到的?請再讀讀課文。
四、研讀,感悟
根據學情隨機反饋。
1、通過研讀,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種語言有多大的差異,但有一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那就是“愛我中華”。
①結合有關語句談理解,講感受。
②點擊教學軟件,通過大屏幕放映⑴奧運會上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雄姿英發的場景,使學生目睹各族健兒在世界比賽場上為祖國摘金奪銀爭得榮譽的場面。放映⑵醫護人員在非曲時期救助病人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中華各族兒女在愛國熱情的激勵下,在各行各業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③指導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象那感人的場面。
2、通過研讀,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過渡:看到這一幕幕動人的場面,我們心潮涌動,激情澎湃,清聽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課件,學生邊看邊聽邊體會。
②介紹材料,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愛我中華》這首歌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羽、著名曲作家徐沛東在20世紀xx年代初創作的,是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作的主題曲,音樂采用壯族民間曲調并進行了發展。這首歌表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斷鼓舞著中華兒女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的豪情壯志。
③會唱的同學唱《愛我中華》,多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④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民族情,愛國情,更唱出了中華民族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⑤組織討論,在朗讀歌詞時,哪句話讓你充滿激情。
⑥師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時(師讀愛我中華其余生讀)。愛我中華在文中出現了6次,每次都不同程度地愛到感染,特別是最后一句,在歌詞結尾點題,首尾互應,一氣呵成將作品中的愛國情推向^***。
五、總結全文
這么美的歌詞,配上昂揚的旋律,更能表達人們的愛國情感,就讓我們載歌載舞再一次聽聽這首催人奮進的歌吧!(放歌曲愛我中華)。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檢查指導學生歸納整理詞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引導學生感悟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形象,并教給學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發學生親近文學、熱愛文學、走進文學之門的興趣。
教學設想:
怎樣進行語文教學(特別是日常的語文教學)才能體現新課程大綱的精神,才能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這是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問題?經過教研室的假期培訓,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對這篇課文如何上,我有了幾點粗淺的想法,不當之處,請斧正。
1、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了界定,這也給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方向,當然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要完全體現這三方面的`目標,理應有所側重。這篇課文側重的是后兩點。所以課堂學習的大部分時用在完成目標2上。
2、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如何落實到教學中去?
我是這樣做的:預習以“自主”為主,教師通過布置檢查預習作業的方式來落實,比如,識字教學,完全可以讓學生借助字典詞典自己解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構建他們的“詞庫”;又如“文學常識”,“作家作品”的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借助圖書資料、網絡資源來搜集信息,篩選整理。教師做好檢查督促工作,保證學生堅持自學下去,這對學生能力的養成將大有裨益。課堂教學以“合作、探究”為主,避免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幾人一小組,輪流發言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揭示的道理。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新詞,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新詞)復習新詞:小朋友,我們的詞語聚寶盆中又增添了不少新詞,快點來認一認吧!學生認讀詞語。
2、過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天地,度過今天的快樂時光。(出示童話天地圖片后出示課題)齊讀。
二、感悟課文。
一~~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請你們自己輕輕地讀讀這段課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1)出示第一句:
a、自由輕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板貼:青蛙圖)這只青蛙在湖邊生活的時間長嗎?怎么知道的?(“長期”變色)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只青蛙,你會想什么?它呢?
b、指導朗讀:這只青蛙在湖邊生活了很久很久,它多想看看大海呀!誰能讀出這種感覺?
(2)繼續交流:你還知道了什么?(蒼鷹飛出,出示句子)
a、指名讀:你就是蒼鷹,請你對青蛙說說?(評議:你真是一只熱心的蒼鷹!)
b、討論: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原來是有一座大山擋住了青蛙看海的路啊!(板貼:高山圖)
2、感悟第二自然段:
(1)引導體驗:看到這座高山,你最想說什么?小青蛙怎么說?(出示句子)哪只小青蛙來發表一下看法?
(2)多高的山呀!小青蛙對爬上這座高山有信心嗎?你從是哪里感覺到的呀?交流:
a、吸了口涼氣:誰來表演一下,你平時在什么時候要吸一口涼氣?小青蛙為什么要吸一口涼氣呢?讀詞語。
b、(出示青蛙的話)討論:青蛙認為自己能登上這座高山嗎,你是怎么知道的?(突出怎么上得去呢)為什么它認為自己上不去呀?你知道哪些動物善跑嗎?
c、指導朗讀:是呀,小青蛙不能飛,也跑不快,要爬上這高山確實困難,難怪它要擔心,沒有自信了。指名讀。
3、 感悟第三自然段: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還有別的辦法嗎?讓我們看看蒼鷹怎么說?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讀,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讀。
四~~十一自然段
1、過渡:小朋友,你知道小青蛙現在是怎樣得心情嗎?課文中有個詞語告訴了我們,請大家讀讀下面得課文找一找,看誰找得對又快。
2、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出示句子):小朋友,你失望過嗎?你為了什么事情失望呀?小青蛙呢?
3、這時,誰來了呀?(播放動畫)你看到了什么?
4、想不想演一演呀?(出示分角色表演的'要求:a、分成四人小組,先自己讀讀4~11小節,想想該怎么演。b、四人討論商量:小松鼠和青蛙的表情和動作。c、挑選小組成員進行表演。)讓我們比比哪個小組能獲得最佳表演獎?
(1)學生分小組練習。
(2)指名表演,評議:那個小組對自己的表演充滿信心呀,來演看看。(帶頭飾表演)其他同學可要仔細看,認真評呀!“最佳評論獎”正在等著你呢?(發獎章)
5、小朋友,你們就是這只想看海的青蛙,讓我們跟著小松鼠一級一級地登上這座高山吧?(播放音樂,高山圖)不斷鼓勵:小青蛙,不要停,繼續跳呀,山頂已經越來越近了……采訪:小青蛙,跳了這么久,覺得怎么樣呀?既然這么累,那我們就不要上山了,回去吧?為什么?面對困難,一點也不害怕,真是一只勇敢的小青蛙,你一定能讀好這一句話!(出示句子)
6、小青蛙,讓我們繼續往上跳,山頂馬上就要到了!
第十二自然段
1、出示山頂圖:瞧,我們到啦!小青蛙,你現在的心情怎樣?高興什么呀?(出示句子)請你高興地宣布吧!讓我們一起開心地說:……
2、小青蛙,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樣的?面對大海,你最想說什么呀?
3、說得真好!讓我們手拉手,一起慶祝一下吧!(播放音樂,學生活動)
三、全文。
1、小朋友,在剛才的童話故事中,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嗎?它是怎么看到大海的?(移動青蛙圖)
2、師: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難,就一定能成功!板書:一步一步,不怕困難。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讓我們好好地學學這只勇敢的青蛙吧!齊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養學生獨立讀、述、評、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目標1、2、3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師由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仿佛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涌現出許多的人物。我們曾經接觸過其中的兩位,一位是足智多謀的?(生: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劉備),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看看作者筆下另兩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師板書課題)
二、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學生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庖官 主簿 譖 綽刀 恃才放曠
(給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曠”造句。)
四、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并歸納段意。
學生討論后明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楊修被曹操所殺。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記敘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寫曹操兵敗班師。
2、初步思考:楊修和曹操給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確:楊修:恃才放曠。 曹操:陰險虛偽、狡詐奸猾。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只要能說出倆人性格的主要特點即可。)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閱讀
1、學生讀第一部分:
師提問:
⑴ 楊修為什么會命赴黃泉?
⑵ 曹操殺楊修是否有理?
明確:
⑴ 因為從曹操所發布的口令“雞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掉。
⑵ 有有理之處,也有無理之處。
有理之處:楊修身為曹操的高級幕僚,不思幫助軍隊度過難關,反而影響軍心,確實該殺。
無理之處:一是曹操確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二是處罰不公,斬殺了楊修,對自己的親戚卻沒有絲毫處罰。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只要答案合理,不強求一致。)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荷花》教案10-10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的教案【薦】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