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二年級上冊9、北京
教學目的:通過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感受北京的美麗,讀出對北京的熱愛和自豪之情
執教:聯興羅秋蘭
一、導入:
1、現在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著老師的朗讀一塊兒去逛逛北京城。(師范讀)
二、指導:
1、同學們,剛才我們神游了一趟北京后,使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你能把有關它的這一段話讀一讀,把()也介紹給大家嗎?
3、誰來說說,剛才她介紹的怎樣?好在哪里?
4、你評的真不錯,你愿意也來讀讀這一段嗎?
(師從中指導句中應注意的朗讀技巧:如讀得重些、注意停頓)
5、好,現在就請我們全班同學都來當個小小導游,把()介紹給老師們,一定得讓老師們陶醉啊!(齊讀)
6、啊,北京的()可真美啊!不過其它地方也很美,比如天安門。誰來把天安門美美地介紹給大家?(請生讀)
7、她介紹得怎樣?誰還能介紹得比她更好?她介紹的好在哪里?
8、來,讓我們像她一樣把天安門美美地讀讀
9、還有哪個地方美?請同學們想想要怎樣讀才能使游客們覺得這里美?大家先自己讀一讀(學生自讀)
10、來,讓我們一起介紹一下()吧?(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11、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游客們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段一及段五)
12、這是怎樣的心聲?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名讀)
13、讓我們一起讀出游客們的心聲吧(齊讀)
三、總結:
1、同學們剛才在介紹北京城時,有的詞語讀得重些,有的句子注意了停頓,有的地方讀得大聲些,有的地方讀得小聲些。通過聲音的變化,把課文讀得很美,讓我都陶醉了。現在讓我們跟隨著音樂再美美地把北京介紹給全世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 個生字,會寫 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圖畫,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學時間: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黃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沒有比黃山更美的山了。可見黃山的確是一座神奇、美麗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們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黃山的奇石吧!
齊讀課題
二、自學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小組合作學習。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
3、分析字形,記憶漢字。
4、初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滾。
三、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自讀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黃山的哪幾個景點?
四、學生質疑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第二課時
一、 導入談話。
黃山的石頭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見的?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2—5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你們喜歡哪種石頭?選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學習:圖上畫的是哪個景點?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點?對照圖片讀一讀,讀出你們的喜愛之情。再結合圖展開想象,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全班匯報。
3、小結
4、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并試著背下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3、掌握說明文的基本寫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4、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6、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
三、情感目標
1、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3、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學難點】
1、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2、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展示一組屏風的圖片,并輔以簡單介紹。(課件展示)
2、這些圖片很漂亮,有誰知道它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也許我們有的同學家中還在使用,但對于我們大數同學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它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走近作者
陳從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通過預習說說你對作者感興趣的地方。)
三、檢查預習
四、整體感知
1、在生活中,你見過屏風嗎?在哪里?
2、教師配古箏樂曲,學生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并思考:
⑴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⑵ 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
3、讀后學習小組討論明確:
⑴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⑵ 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五、研讀賞析
1、請你來當設計師:了解屏的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2、但是,你能告訴我,我應該買什么樣的屏風呢?它有什么樣的分類嗎?
明確: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你們能告訴我,總的說來,屏風的設置要注意什么樣的問題呢?
明確: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4、所以,難怪作者說,“屏風”,是一個很富有詩意的名詞?可見,作者對“屏”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提示:抓住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5、文中引用了不少與“屏”相關的詩句,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說說為什么喜歡?
⑴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放在文章的開頭的作用是…………)
⑵ “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放在屏風定義后是起了……的作用)
⑶ “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放在文章結尾是為了說明……)
6、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本文多處引用古詩詞,為文章增加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和所介紹的古色古香的屏風相稱,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由此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古典詩歌的深厚底蘊。
7、賞析歸納
⑴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⑵ 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① 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② 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六、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七、課堂拓展活動:“屏風”推銷會
1、根據文中所介紹的關于屏風的知識,每個學習小組設計一座屏風并向同學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
2、分組準備發言材料:畫好設計圖、寫好發言提綱。
3、學生聽完介紹后投票評出最具創意設計獎,并談談本次活動的收獲。
八、布置作業
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風一樣,曾牽動過古人絲絲情懷,但已經在今天這個主流生活中逐漸退卻的物品呢?請以“說?”為題寫一篇說明文。(提示:可以寫扇、銅鏡、繡、瓷、墨、硯、陶……)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了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的藝術成就。
⑵ 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能力目標⑴ 培養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⑵ 培養學生結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標: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學生珍愛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勢力作斗爭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體味人物性格及詩句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初步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點。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漢樂府”的有關知識。
2、梳理詩歌的故事情節。
3、朗誦課文,學習課文的“開端”及“發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觀看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最后幾組鏡頭,并配以小提琴曲《梁祝》。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畫面上演繹的故事嗎?
明確:《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是一個封建社會中男女青年的悲劇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在封建時代不足為奇,我們現在就要看到另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孔雀東南飛》。
板書: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顯示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于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全詩357句,1785個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與《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習詩前的小序,概括其內容。
明確:小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3、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明確詩歌的寫作順序、線索、概括詩歌的內容。
明確:本詩以時間為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四、重、難點解決過程
1、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情節。板書明確:
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蘭芝被遣歸。
發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
進一步發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蘭芝抗婚。
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尾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誡后人。2、提問:詩歌開頭的兩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確:作用有二:首先借鳥起興,這是我國古代民歌傳統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顧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調,形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悲劇氣氛,起著提綱挈領,暗示全篇的作用。
3、研讀“開端”部分:
⑴ 集體朗誦第一部分
⑵ 提問:詩歌以劉蘭芝自請遣歸的陳辭作為開篇,開門見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間的矛盾。蘭芝自述她十三歲至十七歲待字閨中的生活經歷,意在表明什么?這是一種什么手法?
明確:運用鋪陳排比,自述生活經歷,表明:一方面蘭芝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及文化修養,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子。另一方面證明“女行無偏斜”,焦母對她的責難毫無道理。
⑶ 要求學生體味“非為織作遲……及時相遣歸”這幾句話中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
明確:從蘭芝的陳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她那決不忍辱茍且的剛強性格,我們還可從“君家婦難為”和“徒留無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對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態的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準確的判斷,這是一個頭腦清醒又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我國古代女性形象。
4、研讀“發展”部分:
⑴ 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概說這部分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明確:仲卿對蘭芝自請遣歸的態度;蘭芝遣歸時打扮及她和婆婆、小姑的告別;蘭芝和仲卿話別,相約來日三個方面的內容。
⑵ 體味仲卿對她母親及蘭芝的對話,談談其作用。明確:作用有三:
第一,通過仲卿之口證實蘭芝是無辜被遣,并表現了蘭芝和仲卿夫妻恩愛。
第二,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雖然很愛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但在他母親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蘭芝,對未來還抱有一絲幻想。
第三,塑造了一個專斷蠻狠,頑固而有心計的封建家長形象。焦母對兒子的請求,不為所動,反而勃然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A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A”顯得專斷而又頑固。但也頗有心計,訓斥之后又撫慰仲卿:“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A”企圖以此打動仲卿,動搖他對愛情的專一態度。
⑶ 要求學生集體朗誦“雞鳴外欲曙……涕落百余行”這一部分,討論:這一部分寫蘭芝嚴妝,和婆婆告別,和小姑告別,有何作用?
明確:蘭芝嚴妝:運用一連串的夸張性的鋪陳排比,旨在寫她的.美,更表現了她的從容鎮定,蘭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愛,向婆婆表示了她的無辜和堅強。和婆婆告別:表現了她從容鎮定,不卑不亢,“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這番話表面上是自謙自責,實際上是柔中寓剛,與那個“怒不止”的婆婆在修養和性格上形成鮮明的對照。與小姑告別:“淚落連珠子。”因為她看著小姑長大,現在一旦離別,不覺悲從中來,這淚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對自己無端被遣歸的悲憤。而一旦登車去,那無法抑制也無須再掩飾的悲傷使她終于失聲痛哭起來。至此,蘭芝那倔強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對小姑、對仲卿依依難舍的深情得到了細膩而又充分地表現。
⑷ 提問:“夫妻誓別”這一情節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有兩個作用:首先,它再次強調了這對新婚夫婦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們的分別,非是己愿,而是逼迫,這就為后面寫他倆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別之時,蘭芝既表白了對愛情的忠貞,也表露了對前途的憂慮,擔心自己那個性情暴烈的兄長“恐不如我意”,這為下文的兄長逼嫁,以死踐盟等情節埋下了伏筆。因此從情節發展來看,這是個必不可少的過渡段落。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開端”和“發展”部分,人物的性情及悲劇劇情初現端倪,結局我們將在下一節課揭曉
六、布置作業
1、背誦“雞鳴外欲曙……二情同依依”一部分。
2、閱讀課文后所附“漢樂府”的有關資料,對“漢樂府”有個大致的了解。
3、朗誦課文,對課文的人物對話多加揣摩。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根據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改寫的一篇童話。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雞啄,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可憐的丑小鴨,只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脫不了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盡管遭遇如此凄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麗的深情向往。誰能想到,原來他不是丑小鴨,竟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呢?
捧讀本文的時候,我們會浮想聯翩,學生們充盈著童真童趣的心理更會產生許多令人驚異的感想。因此,建議不要多講,要多和孩子們一起投入地朗讀。當他們讀得聲情并茂的時候,當他們純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共鳴的時候,自然會感悟到文章的真諦,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不同的人對本文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我們要鼓勵多元感悟
學情分析
《丑小鴨》是大多數同學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丑小鴨的奇遇一直是學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故事情節并不陌生. 但課文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內涵,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這些如果沒有老師的巧妙引導,學生很有可能不會領悟,甚至熟視無睹。所以我想教學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感受,讓他們真正走進文本,深入體會丑小鴨的'經歷和情感.以體驗、感悟為主要學習手段,讓感性教育去呼喚孩子們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情感,引發他們對文本內涵的深層把握.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將課內的收獲向課外延伸和拓展,應該能達到讓學生汲取童話思想精髓的目的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積累本文中的生字詞語。
2、能力目標:利用童話的閱讀方法,學習《丑小鴨》這一部童話作品。理解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丑小鴨之所以能成為白天鵝,是因為心中有夢,并向著夢想飛翔,讓學生懂得命運其實沒有定論,關鍵在于要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通過丑小鴨的經歷,認識到要成為“白天鵝,要經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2、感悟丑小鴨這一形象的現實意義。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說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課的教學中,可以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探究:“學”除了貴在“問”之外,還貴在哪些地方?什么樣的學習者才能稱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各抒己見www.520xy8.com,暢談自己對學問之道的見解。學問之道既貴問,也貴勤,還貴恒,等等。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 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
2.把課文讀熟、讀正確,理清課文段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知識是怎樣得來的嗎?——
知識是學習得來的,也是問來的。所以有人把知識又叫做“學問”。
板書: 23、學與問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
1、 劃出生字,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 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
3、 學與問有什么關系?www.520xy8.com/sjbwz/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內容回答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詞語。
“雞 繽 瞬 察 菲 輔 翱 翔”
“繽紛 瞬息萬變 翱翔 輔導 觀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詞語積累情況,將生字組成新的詞語或成語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讀課文。
師:化那么短的時間能把課文中的部分段落讀通順,讀流利,是一件不簡單的事,誰來朗讀課文(自己選擇認為讀得比較流利的段)
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組織評價。
4、 交流初讀課文后的感受收獲。
(什么是學問?知識與學問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精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讀句子,交流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嗎?(師簡要介紹哥白尼)哥白尼成為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以什么來證明這一個觀點呢?課文是從那幾個方面來講述這一個問題的呢?
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下面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課文下面內容的要點。
五、指導生字書寫
六、完成課堂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課文,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學問”?
2、出示: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上面的句子。
討論:什么叫“相輔相成”?
你能根據你的學習經歷,舉例說明什么是“學中問”?什么是“問中學”?
3、課文又是怎樣說明的呢?
二、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大門的鋪路石。
誰能舉例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哥白尼為例說一說這句話的含義。)
齊聲再讀該句。
三、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引讀第三自然段。
師:哥白尼生活的時代與現在已經大不相同了。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世界?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正確面對這樣一個世界呢?
1、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 討論:
聯系課文或者生活實際,www.520xy8.com/sjbwz/說說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
面對這樣一個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朗讀課文有關內容,并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談談自己的體會感受。)
4、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過渡導讀:當我們心中有疑問時,積極地請教別人,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這固然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態度。但是,在求知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問題的答案。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第四段,準備把沈括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2、指名講故事。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什么意思?為什么會形成這一現象? 沈括又是怎樣解開疑團的呢?
從沈括身上你學到了什么?像沈括這樣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努力求得問題的答案的故事,你還知道些嗎?講給大家聽聽。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話。
2、出示:
“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說說你覺得這句話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全段。
六、總結全文。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 交流:讀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學習將產生怎樣的變化?
3、 質疑:
學完了課文,你還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重點: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教學難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2.導語
現在通訊事業發達了,電話、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溝通方便多了,但是傳統的書信聯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有什么印象呢?
二、聽了幾個同學對郵遞員的看法后,我們看看 余秋雨 先生所寫的郵遞員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生字詞:克扣接濟唏噓稀罕噩耗呵斥詰問焦灼伎倆顛沛吊唁文縐縐
窮愁潦倒風塵苦旅雞零狗碎低眉順眼連聲諾諾生死禍福
文章結構: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閱讀課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詞來描述一下嗎?
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恪盡職守有才干
3.結合課后練習第一大題的3個小問題,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看看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個故事又體現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在信客的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5.解答課后的練習
三、小結
回顧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為人,如果讓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寫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樣的話來寫呢?
板書設計: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佬都同樣受到贊譽
教學后記:信客一文的學習,學生對信客的品質和精神都能能較好地體會,對文章的結構基本能把握,朗讀能力有提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教案10-10
語文《師說》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