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語文教案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8月末——9月份
第一周:《歸去來兮辭》(主備人:王曉美)
《滕王閣序》(主備人:何延斌)
《逍遙游》(主備人:于忠斌)
第二周:《陳情表》(主備人:何延濱)
文言文復習月考卷
第三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主備人:于春霞)
《裝在套子里的人》(主備人:王淑艷)
第四周:成語訓練(主備人:邵克昱)
病句訓練(主備人:于忠濱
10月份
第一周:詩歌鑒賞(主備人:楊柳)
《蜀相》(主備人:張羽)
《書憤》(主備人:王雪茜)
《一剪梅》(主備人:楊柳)
第二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項羽之死》(主備人:于春霞)
《庖丁解牛》(主備人:叢慧)
《菩薩蠻》(主備人:孫娜)
第三周:《夢游天姥吟留別》(主備人:孫娜)
《登岳陽樓》《旅夜書懷》(主備人:王雪茜)
《揚州慢》(主備人:王曉美)
第四周:《六國論》(主備人:何延斌)《伶官傳序》(主備人:于忠斌)
11月份
第一周:《虞美人》(主備人:于忠斌)
第二周:《菩薩蠻》(溫庭筠)(主備人:何延濱)
第三周:《阿房宮賦》(主備人:王曉美)
第四周:《西門豹治鄴》(主備人:叢慧)
12月份
第一周:《種樹郭橐駝傳》(主備人:叢慧)
第二周:《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主備人:于忠斌)
第三周:小說閱讀訓練
第四周:語言表達與運用
1月份:
材料作文立意訓練
期末總復習(做套題)
語文教案 篇2
江蘇無錫 費麗娟
1.描述導入,激發興趣。
a、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以是學生平時畫的)。
b、明確交際話題: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我們大家帶來很多的.快樂,讓我們述說一番秋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好嗎?揭示:秋天的快樂
c、老師可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情,要流露出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做過哪些事?你感到最快樂的事是什么?讓學生先說說。
b、提出交流要求,各自準備。要求:
◇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說出自己的快樂。
◇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同時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2、理清課文脈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她)為什么會讓你難忘?
2、指名作答。
3、揭題:下面,我們大家一起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板書課文標題。
二、初讀全文
1、自學生字詞。
①自由讀。
②指讀,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正音。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1、學生通讀課文。
2、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學一年級時的一位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插圖的意思?
四、理清課文脈絡。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層。
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寫田老師怎樣上課的?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鄰近的一所鄉村小學讀書。
二(2-7)教語文的田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
五、分段讀課文。
六、作業:
1、完成練習冊1、2、3。
2、認真誦讀課文。
教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讀課文第一部分
1、讀一讀。
2、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第二部分
1、速讀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筆畫下來。 同桌討論,指名匯報。
2、你不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
①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
②指名朗讀。
3、小組研究:開學第一天,田老師是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反復閱讀第5自然段,然后把這個故事復述給大家聽。說說你很快能復述出來的秘訣。
四、美讀課文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怎樣讀才能傳達出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討論;
②自由練讀;
③指讀,相機引導。
3、小組研究: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么關系?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師恩難忘
師:口才好文筆好生:難忘師恩
編故事娓娓動聽如春雨滋潤
教后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遷移練習: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辨字組詞:
尾( )炊( )歇( )誨( )
娓( )吹( )息( )海( )
二、總結全文。
1、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回憶,記敘了自己在小學時的一位愛講故事的田老師,抒發了對這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用平實的語言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片深情。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誨”。
2、指讀。
3、觀察字形,想一想: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么?
4、描紅臨寫。
5、評價:
①學生互評
看看臨寫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不像的字請你告訴他(她)哪兒不像,指導他(她)再寫一遍。
②師總結,表揚紅圈較多的同學。
四、布置作業
1、遷移練習: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2、實踐活動:自制賀卡,在教師節前夕送給你現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3、課后練習4提示:
娓娓動聽--每天中午一打開電視機,總能看到說書人娓娓動聽地講著《水滸傳》。
身臨其境--在立體聲電影院看電影,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就在電影中一般。
【教學總結】
本文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內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教學
中要著重指導學生自讀自悟。
一、抓關鍵詞句。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二、把握整體,抓重點。
在讀課文后,學生已經知道了文章的脈絡,這是我抓住時機,及時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反復朗讀4—7自然段,讓學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來自何處。學生在充分朗讀田老師用詩歌改編的故事之后,要求學生娓娓動聽地把故事講給大家聽。其他學生邊聽邊想,看看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不但了解了這首詩的每句話的意思,更能體會到田老師把詩句變成故事,來解釋詩意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誦讀中、評議中、交流中內化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仿寫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認識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明白了無論遇到再大的誘惑,也應該遵守規則。可是在生活中卻有一些人不能遵守規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規則”這個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這句是個什么?再讀課題,這句什么意思?帶著理解再讀。這些人在規則面前怎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大家先看學習目標。
出示目標
二、檢測。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生詞:
喂養 翻越 界欄 橫穿 快捷 擱下 順序 搶座
滿不在乎 瞪起眼睛
(強調喂、橫、序、擱、搶 的寫法,聽寫生字)
3、指名讀文。
(四名同學,每人一節,其他學生注意聽,他們有什么優點值得學習,有什么建議需要給他們提出來。)
三、交流釋疑
課文大家讀的準確、流利了,相信課文的內容大家一定會理解的更好。
自學提示
1、自己默讀詩歌,用“~~~~”畫出課文中都講了那些規則?用“——”畫出文中的`孩子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那樣做?想想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
2、組內交流,準備在班級展示。
小組在班級交流,教師板書。
3、帶著自己的理解再把課文讀一遍, 想一想規則寫得“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在規則面前只為自己著想,不自覺,缺乏公德意識。)
4、想想你從文中都明白了什么?
5、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和同桌說一說。
6、補充資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xx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部分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投放有毒污水,致使部分魚類無法生存… …
看完這些資料,你最想說什么,(遵守規則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
四、快樂習作,
結合生活,仿寫詩歌: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問他為什么?
----------------------------。
全班交流,評議作品。
五、積累規則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園。 —— (孟子)
2、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 于動物。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同學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學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六、老師寄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制定規則是為大家,
遵守規則才是美德。
我們人人遵守規則,
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七、閱讀
《讓規則看世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八、作業:
必做:積累課文中重點詞語和語句,寫摘錄筆記上。
選做:閱讀課外拓展書上《讓規則看守世界》。
板書
不準喂動物食品
請走天橋和地下通道 遵守規則,
不準亂扔垃圾 共建美好生活
請按順序排隊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理念:《識字1》是以“多彩的秋天”為主題的第一組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12個四字詞語,都是描寫秋天的,“金秋時節,景色宜人”寫出秋天景物給人的整體感受,“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是金秋的色彩之美;“天高云淡,大雁南飛,秋高氣爽,山河壯美”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秋景圖。“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寫出了秋季的豐收之美。這些詞語,排列整齊,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設計教師的教學時,我依據新課標精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師的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設計教師的教學從學生的感受出發,以讀促情,使學生能體會詞語所包含的意義和感情。順應了教師的教學邏輯,提升了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依照學情,考慮到兒童識記的一般規律,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識記,并且按照先整體后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同時注意多種形式的復現和鞏固,提高了識字效率,力圖較好地實現教師的教學目的。
教師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宜,層,盡,染,”等11個生字,會寫“宜,實”等10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主動積累有關秋天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個別讀,小老師帶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調動學生讀字學詞的積極性。通過師指導朗讀,想象畫面的方法,讀出體會,讀出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留心觀察秋天景色的美麗,感受秋季的迷人魅力,激發對秋天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的教學重點: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中的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理解詞語的意思,背誦積累詞語。
教師的`教學難點:理解四字詞語的意思,能在讀中想象畫面,體會感情,從讀中感受美,能用朗讀表達出秋天的美麗,激發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師的教學過程:
一、導語: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出示一幅秋景圖)看著漂亮的照片, 你們能說說秋天有哪些美麗的景物么?指名學生回答。 是啊!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也是個收獲的季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迷人的秋天,學習《識字1》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識字1 生齊讀課題。
二、識字學詞,走進秋天
1、自由讀一讀課文,把難讀準的詞語多讀幾遍。
2、說說這些詞都是有關什么的?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小老師帶讀。
4、小老師提醒讀準字音,需要注意什么?(“層”字是平舌音和后鼻音,“盡”字是前鼻音,“染”字讀的時候需要翹舌,“爽”字和“壯‘字既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要注意讀準確)同學們跟著齊讀三遍。
5、在讀字時,相機讓學生說說識記生字的好辦法,(用加一加的辦法記住“宜,層,翠”,用換一換記住“壯,盡,染",用組詞法記一記“疊”,還能用圖畫法記住“爽”和“谷”。)同學們跟著小老師讀三遍。
6、去掉拼音帽,開小火車讀一讀生字,并給生字組一兩個詞語。
7、指名12位同學分別朗讀十二個四字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8、男女生合作朗讀詞語。
三、看圖學詞,感受秋天
1、課文中有兩個詞概括了秋天景色的特點,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嗎?(金秋時節,景色宜人) 指導讀出舒心愉悅的心情。
2、出示圖畫,細心的你從圖畫中看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教師的教學“層林盡染,疊翠流金”這兩個詞語的教師的教學。
課件出示這兩個詞語,指名兩三位同學讀一讀,再齊讀。看看圖畫,說說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你有怎樣的感受,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指導讀出紅色的楓葉,和金黃的果實的色彩之美)
3、天空中也有好看的景色呢!出示圖片和詞語“天高云淡,大雁南飛”做一做動作,一邊想象一邊朗讀。
4、從上空向下看去,你看見一怎樣的景象呢?“秋高氣爽,山河壯美”,配合圖片,感受秋日天空明凈,氣候涼爽宜人。大地開闊壯觀。帶著感情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5、秋天到,田里,果園里都大豐收啦。(出示莊稼,瓜果豐收圖片和詞語“五谷豐登,瓜果飄香”)誰能讀出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指名讀,小組賽讀。
6、最后出示兩幅圖,這豐收的果實是怎樣得來的?相機釋義“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收獲了這么多糧食該怎樣保存?秋收冬藏:秋天收獲,冬天貯藏。
7、同學們學得真棒,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圖猜詞游戲:用課件分別出示文中詞語描繪的畫面,學生以四字詞語搶答。
8、與小伙伴合作朗讀。
四、師生共讀,體會秋情
1、秋天的圖畫色彩斑斕,秋天的果實無比香甜,讓我們一起用優美的詞語來贊美美好的秋天吧!師生合作,齊讀12個詞語。
2、比一比,看誰能最快地背出這些詞語。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課件呈現12個詞語,,用紅色字體顯示本課的11個生字,指名認讀。同桌互讀。
2、游戲:摘蘋果:讀對一個生字或一個詞語,就能摘到一個香甜的大蘋果。
3、說說書上”我會寫”的田字格里哪個生字最難寫,容易寫錯。請同學提醒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什么? 師重點指導“盡”和“層”,分析字字形,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4、師范寫,提醒學生兩個字應該區分的地方。并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間架結構,筆畫的起,落筆位置。
5、生書空后,自己描紅田字格中生字,練寫。(提醒學生寫字時的正確姿勢)
6、展示評議。
六、作業布置,課外拓展
1、積累背誦文中的12個詞語。正確書寫生字。
2、課外,自己收集一些關于秋天的詞語,抄寫下來。
3、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把你眼中最美的秋景畫下來。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體會修鞋姑娘真誠,自信,善良的優秀品質,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3,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誠信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人物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修鞋
問:你們的鞋子壞了,有沒有找修鞋的修過?請你說說你見過的修鞋人的印象?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認識一位修鞋的姑娘,看看她與你見過的修鞋的人有什么不一樣?(在修鞋后面板書:姑娘)
3、讀課題,看課題質疑。(梳理疑問:修鞋姑娘長什么樣?她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出示生詞,讀詞語
凜冽尋覓開綻绱鞋錐子拽著風霜艱辛決不還價蒙上陰影窘極了尷尬嫣然一笑納悶慚愧無地自容
3、理清課文脈絡
看看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老師擦去一些詞大家來讀讀:
決不還價窘極了懷疑蒙上陰影慚愧
看看剩下的詞是描寫什么的?請你用這些詞講講故事的主要內容,可以邊瀏覽課文,一邊想,最好用上首先、然后、接著、接著、最后這樣表示順序的詞語。(板書:姑娘我)
4、出示課文第一段和最后兩段:
l凜冽的寒風把繁華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卻騎著自行車,到處尋覓那個來自異鄉的修鞋姑娘。
l是的,這樣大的縣城,到哪兒去找啊!然而,我還在找,走遍長街,望穿深巷。修鞋姑娘,你在哪兒?
①齊讀第一段和最后兩段,問:你發現了什么?(開頭和結尾都是寫了作者尋找姑娘的事。)
②課文的開頭就寫了作者尋找姑娘,然后講了整件事情,這種寫作順序叫做倒敘。
三、品讀課文
1、過渡:作者為什么要尋找修鞋姑娘?她到底是位怎樣的姑娘?請同學自讀姑娘修鞋的部分,劃出描寫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標號。
2、指名朗讀劃出來的句子,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子、詞語的含義,滲透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并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預設:
而她卻坦然地接過去,自信地對我說:“不用绱,釘幾個釘子就行了。”
(1)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抓住“坦然、自信”體會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并進一步體會修鞋姑娘動作背后的心理活動。(板書:坦然自信)
(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個釘子釘進去,接著一手拽著鞋底,一手扯著鞋幫,沖我使勁扯了扯,那意思是說:“這下你該放心了吧?”
①引導學生找出動作詞“釘、拽、扯”,并演示這幾個動作詞,體會修鞋姑娘修鞋技術嫻熟。(板書:技術嫻熟)
②指導朗讀聽老師緩慢地讀“吧吧吧”這樣好不好?“吧吧吧”要讀得干脆,體現出小姑娘干活利索,動作嫻熟。
(3)借著她干活的機會,我看了看這個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臉蛋,蠶眉下,一雙圓圓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手上的活兒。她那凍腫了的手背,記錄著她經歷的風霜艱辛。
①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修鞋姑娘外貌描寫在這篇課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誦讀,強調語言積累的重要性。(板書:干活認真)
②師:從“她那凍腫了手背,記錄著她經歷的風霜艱辛。我決計不管她要多少錢,決不還價。”你體會出了什么?(小姑娘的生活很艱辛)
③你仿佛看到了她經歷了什么樣艱辛?(我仿佛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小姑娘在街頭修鞋時不戴手套手都凍壞了的情境。我仿佛看到在凜冽寒風中,小姑娘瑟瑟發抖的身影……)
④師:是啊,這個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的姑娘卻過早地承擔了生活的重擔,過早地經歷了風霜艱辛。這讓作者對小姑娘產生了深深的同情。讓我們懷著深深的同情再來讀這句話。
她說:“你的是汗腳,線是爛斷的。就是沒有壞,也穿不了幾天。”說著,就把我的鞋脫下去绱起來
(4)引導學生朗讀,并體會姑娘的熱情周到。(板書:熱情周到)
3、那面對這樣一位自信、熱情的姑娘,作者對她的態度是怎樣的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找出我態度變化的詞語。(板書:不放心、同情、懷疑)
4、我對修鞋姑娘的'態度隨著的事情的發展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余下部分,標出相關的詞語。(板書:擔心、慚愧)
5、作者態度為什么變化如此之大,默讀“我”和姑娘對話部分,想象人物各自內心,他們有許多話沒有直接說出來,你可以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寫在句子旁邊。
(1)同桌合作,練習分角色朗讀。注意去掉提示語的朗讀,但在對話中要把提示語的意思表現出來。
(2)學生展示讀。
(3)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①“我相信你。”和“我也相信你”,兩個相信各是什么意思?
②“這錢足夠了”。明明不夠,為什么說足夠了?你怎么理解。
(4)讀到這里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姑娘?(板書:誠實、善良)
5、小組探究“我真慚愧。是她誠實,還是我誠實?是她相信我,還是我相信她呢?”引導學生回歸文本,聯系課文中的句子作為依據闡述自己的觀點。
6、(師引讀)面對姑娘的相信,(學生讀)“我真慚愧。
(師引讀)面對姑娘的誠實,(學生讀)“我真慚愧。
(師引讀)一直都是姑娘誠實,一直都是姑娘信任我,(學生讀)“我真慚愧。
四、深化感情,聯系生活。
1、這是一位誠實、善良、真誠、對工作認真……的姑娘。你想不想找到他?
2、作者也想找到他,可那么的縣城到哪去找啊?于是
(師引讀)作者發出了深情的呼喊,(學生讀)“修鞋姑娘,你在哪兒?
(師引讀)在大庭廣眾之下,作者大聲喊,(學生讀)“修鞋姑娘,你在哪兒?”
(師引讀)夜深人靜之時,作者苦苦尋覓但仍無半點音訊,(學生讀)“修鞋姑娘,你在哪兒?”
(師引讀)我苦苦尋找,來到大山前,我對著大山喊,(學生讀)“修鞋姑娘,你在哪兒?”
3、同學們,作者在心底一遍遍在呼喚:修鞋姑娘你在哪,僅僅在呼喚小姑娘嗎?(不是)她在呼喚什么?——呼喚誠信
師:是啊,如果我們這個社會多一些誠信,就不會有那么多假藥假酒,如果我們這個社會多一些誠信,人與人之間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最后老師想送你們兩句名言。出示兩句名言
①誠實善良是一種美德,它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
②只有誠實善良講信用的人,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五、總結寫作方法。
1、速讀思考,課文在寫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2、學生自讀自悟,獨立思考。
3、匯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①倒敘手法②首尾呼應③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外貌刻畫人物(板書:語、動、神、貌)④運用對比的手法,通過我的心理活動反襯人物品質(板書:心理)
六、拓展思維,續寫結尾。
茫茫人海苦苦尋覓,修鞋姑娘,你在哪兒?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一天,我又見到了那位來自異鄉的修鞋姑娘……讓學生續編故事(要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表情等外貌描寫,刻畫了現在的修鞋姑娘由于工作異常辛苦勞累)
板書設計:
修鞋姑娘
姑娘:坦然自信技術嫻熟干活認真熱情周到誠實善良
(動作、神態、語言、外貌)
我:不放心——同情——懷疑——擔心——慚愧
(心理)
第二部分:文本解讀
一、內容解讀:
本文運用了倒敘的手法,寫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計較報酬多少,熱情周到的為“我”服務,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動的故事,贊揚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誠的品質。
二、寫作特色解讀
1、本文運用了倒敘式開頭。先寫了“我”尋找修鞋姑娘,然后寫了“我”的修鞋經過。
2、本文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先寫騎著自行車,到處尋覓那個來自異鄉的修鞋姑娘,接著寫修鞋的經過,最后寫我繼續在長街深巷尋找修鞋姑娘。中間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重點寫了“修鞋”和“付錢”兩部分內容。
3、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外貌刻畫人物。本文通過對姑娘動作、神態、語言、外貌的描寫來表現姑娘真誠、善良、技術嫻熟、工作認真、熱情周到等特點。如通過“釘、拽、扯”幾個動作和“吧吧吧、刺啦刺啦”兩個擬聲詞,描寫出了姑娘技術嫻熟的特點;當我修完鞋,不夠錢,要用手表做抵押時,誰知,姑娘嫣然一笑,說:“你不怕我跑了嗎?”“我也相信你,這錢足夠了。”“是的,不過你還給了我別的。”她歪著頭,友好而又頑皮地看著我。“誠實、信任哪!”她坦然地回答等。這些語言、神情地描寫,把一位具有誠實、善良、信任美好品質的姑娘,活靈活現的表現了出來。
4、以我對姑娘的態度為線索敘述全文。課文倒敘開頭后,以“我”對修鞋姑娘的態度變化為線索,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事情的過程。
5、教材中多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當“我”懷疑修鞋姑娘的修鞋技術時,他卻用嫻熟、利索的修鞋動作證明給我看;當我懷疑她漫天要價時,他卻只要六角錢……這種對比描寫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更加突出了修鞋姑娘純樸、善良、誠實的好品質。
語文教案 篇7
《北京》教學設計(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課文如何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學習課文寫法,練習按方位順序說話。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筑物。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游戲):有意識的用游戲的方式同學生一起復習有關方位詞語,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我們三(1)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反應很快,對嗎?那好,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板書:東南西北
這些表示方位的詞語叫做“方位詞”(板書)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北京看老師寫字,一起讀一讀。
看到這個詞,你想說什么?
2、問:小朋友,你們去過北京嗎?你從哪里看到過北京?
3、誰說說北京怎么樣?(課題后劃)
語文教案 篇8
本課重點:
1、了解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進行描寫。
2、了解在敘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給下列斜體字注音
荒謬白皙
滑稽輪廓
捋胡子頭顱
腳踝義憤填膺
福樓拜
(1821—1880)十九世紀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青年時代遵父命到巴黎學習法律,但他毫無興趣,結識了雨果,決定從事文學創作。三十六歲時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出版,這使他名聲大振。
屠格涅夫
(1818—1883)十九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1838年留學德國,研究歷史、語文、哲學和古典文學,游歷大部分歐洲。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短篇小說集《獵人筆記》。
都德
(1840—1897)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他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柏林之圍》都是表現愛國主義思想的.世界名篇。
左拉
(1840—1902)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自然主義作家。其作品多以自然主義手法揭露資產階級的荒淫無恥。代表作《小酒店》。
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國作家。他是19世紀后半葉法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創作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突出。他在創作上受福樓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響較大。莫泊桑與福樓拜交往甚密,因此寫下了這篇出色的散文。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代表作《羊脂球》。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2-4段,憑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5’)
1、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可是,你看到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出示課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2、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3、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現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2、標上節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并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1、那么,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
2、交流學習:
1)、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現……
2)、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3)、朗讀課文第2節。
4)學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說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么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這兩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4’)
教后感: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圖說話,再分學習小組學習2—5節課文,要求想一想學會了哪些生字,用“——”劃出想的句子,用“~~”劃出怎么做的句子。這樣,分組學習時,目標更明確,效果也較好。學文后,小朋友能體會到牛頓從小愛動腦筋,遇事愛問為什么,并能一直為此努力思考研究,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1-5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節課文,學習生字“總、思、考、吸、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6’)
1、卡片讀生字,并找朋友。
2、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
3、指導完成作業本題目4,并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10’)
1、再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你從這件事中看出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2、課文哪一節告訴我們的,自己讀一讀。
3、為什么說“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呢?
出示句式說話:1)、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練說,后指名說。
2)、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練習:因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換一種說法說一說。
4、牛頓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說明他
5、學習生字“總”,練習用總要說話。
牛頓遇到問題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見到老師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業,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業本題目6。
7、齊讀課文第一節。
三、學習課文第五節:(10’)
1、導入:牛頓真會動腦筋,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那蘋果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這個問題你們想過嗎?牛頓想了以后,又怎樣呢?請小朋友讀課文第五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指導作業本題目5。
3、朗讀這一段課文。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4、結合學習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1-5節,說一說你有什么想法?(4’)
五、復習生字:(10’)
1、卡片認讀生字,并說一說注意點。
2、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
北師大版語文二年級《蘋果落地》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教后感:
教學時,我重新安排了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學習第一節和第六節。第二課時學習2—5節。同時,在小組學習后交流時,我讓學生回答時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學生興趣較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2、學習課文第六段,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培養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0’)
1、自由讀一讀1-5節課文,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2、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1)、齊讀第一段。
師:牛頓從小遇事總要問個為什么,我們也來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通過上一節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對這句話,我們可以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吸引力?并板書。你們會這樣問嗎?
2)、出示練習提:蘋果掉下來。蘋果不向天上飛。請小朋友任選一句話練習說話。自由說,指名說。
3)、誰能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呢?
二、學習第六段:(12’)
1、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學習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齊讀最后一句,誰能給“牛頓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句提問?
2)、誰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這個問題?
牛頓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3、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結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現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說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現象。
5、指導朗讀這一段。
三、齊讀課文,小結:(8’)
1、自由讀一讀課文,說說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2、讀一讀課后第五題。師小結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并釋疑。
四、指導完成作業本:(10’)
1、抄寫生字,并評議。
2、讀拼音,寫詞語。
3、照樣子把詞語分成三類。
4、書面完成課后題目2、3。
板書:
蘋果落地
普通現象
看見 想、又想 (提出問題)
認真思考
專心研究
著名科學家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影子是光學現象,文章圍繞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動作和影子幾方面寫“我”觀察到的現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覺,一個活潑、好奇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設計思路】
北師大版語文二年級《蘋果落地》教案 1、謎語導課,引起興趣。
2、趣學教材,小組交流、討論、實驗、相互合作,得出答案。
3、戶外觀察,進行實踐、創新。
4、課后擴展,滿足好奇心。
【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基本脫離了幼兒時期的幼稚,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對什么事情都想弄個明白,課間休息時,常常有學生興沖沖地跑到我跟前問長問短,問東問西。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變化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認讀本課10個二類字,會口頭組詞、擴詞;能寫好本課的7個生字。
3、能仿照課文中的幾種例句造句,如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
4、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
熟讀課文,認讀10個二類字;寫好7個生字,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學習難點】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習準備】
1、手電、實物。
2、觀察陽光下自己的影子。
【學習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猜謎語:一只小黑狗,沉默不開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生字,運用學過的辦法認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檢字表、問別人、查字典……)
2、請生嘗試讀課文。
3、聽課文錄音,要求聽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語氣,再嘗試讀課文。
5、全班齊讀,自我評價。
三、合作識字
1、小組交流二類字,相互幫助。
2、小老師領讀詞組。
四、學文解趣,點燃火花
1、隨機學習課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說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認為呢?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學生讀課文,說說自己讀到的內容,全班交流。
(2)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來的影子?
(3)你們還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學習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變化。
(1)齊讀第四自然段。
(2)質疑:影子為什么會變來變去呢?
學生進行實驗、討論、交流。(手電、實物、照照影子)
(3)匯報
抓住兩點:
A、要有影子,必須要有光和形。
B、影子的變化是因為光源或者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五、戶外活動,實踐強化
在操場的陽光下做上幾個動作,邊做邊觀察自己的影子的變化,是不是和丁丁說的一樣有趣?
六、課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學的路上、課間十分鐘、夜間注意觀察自己或物體的影子的變化,并記錄下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9-04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1-07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園教案02-04
語文樂園教案02-05
語文園地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