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精選9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制度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1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需要醫療機構制定一系列規范、標準和流程,對醫療過程進行全的管理和控制。具體來說,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包括以幾方:
1、制定中醫藥診療規范,規范醫療流程,確保中醫藥的.診療質量和安全性;
2、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強患者溝通和交流,提高患者的滿度和信任度;
3、規范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確保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建健全醫療故報告和處理機制,防止醫療糾紛和故的發生;
5、加強醫療機構的管理和監督,提高醫療機構的整體競爭力卓、越、管、理、網。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2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和治愈率。具體來說,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包括以幾方:
1、規范醫療流程,確保中醫藥的診療質量和安全性;
2、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高患者的滿度和信任度;
3、規范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4、加強醫療安全管理,防止醫療糾紛和故的發生;
5、提高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提高醫療機構的整體競爭力。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3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中醫科醫療質量管理,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院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于中醫科全體醫護人員,包括醫師、護士、藥劑師及相關管理人員。
第二章 組織機構與職責
第三條 成立中醫科醫療質量管理小組,由科主任擔任組長,成員包括副主任、護士長、質控醫師等,負責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的具體實施。
第四條 科主任職責:
全面負責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工作;
定期組織醫療質量分析會,評估醫療質量狀況,提出改進措施;
確保各項醫療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有效執行。
第五條 護士長職責:
負責護理質量的管理與監督,確保護理操作規范、安全;
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學習和技能培訓。
第六條 質控醫師職責:
負責日常醫療質量監控,定期檢查病歷書寫、處方合理性等;
參與醫療差錯、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三章 醫療質量控制
第七條 實施首診負責制,確保患者首次接診時得到全面、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第八條 強化病歷管理,確保病歷書寫及時、完整、準確,符合中醫病歷書寫規范。
第九條 加強藥物管理,遵循中醫辨證施治原則,確保用藥安全有效,防止藥物濫用。
第十條 推進中醫特色療法的應用與規范,確保技術操作安全有效。
第四章 醫療安全管理
第十一條 建立醫療風險預警機制,對高風險診療活動進行重點監控。
第十二條 加強醫療設備與設施的'安全管理,定期維護檢查,確保其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第十三條 實施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鼓勵醫護人員主動上報醫療差錯、不良事件,及時分析原因,采取預防措施。
第十四條 加強醫患溝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妥善處理醫療糾紛,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
第五章 持續改進與教育培訓
第十五條 定期組織醫療質量與安全教育活動,提升醫護人員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
第十六條 鼓勵科研創新,支持臨床研究,促進中醫診療技術的持續進步和優化。
第十七條 定期評估醫療質量改進措施的效果,根據評估結果調整管理策略,實現持續質量改進。
第六章 附則
第十八條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解釋權歸中醫科所有。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4
一、建立分級制度,級數不定,級與級之間以工資獎金為區分。模仿國外的醫師制度,病人先由一線醫生接診,若一線醫生無法治療,再轉由更高級別的醫生診療。
二、建立醫師考核制度,每個病人建立專門檔案,應包括身份證號及聯系電話等;對病人的治療情況進行跟蹤隨訪,發給問卷,詢問病人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以癥狀消失且三月內不再復發為治愈一例;若病人不滿意效果而中止治療,則為治療失敗一例;以“治愈例數”÷“總治療例數”為治愈率,每年考核一次,要求治愈率為80%以上。
三、在考核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獎懲升降制度。
1.新畢業醫師為見習醫師,無獨立處方權,隨高級別醫師學習三年后晉級為一級醫師,此期間拿固定工資;此后每連續三年治愈率高于80%則升一級,低于80%則降一級,若降入見習醫師則為見習醫師待遇;
2.若發現醫師做假,如與人竄通假冒治愈以提高治愈率等,一次發現即降入見習醫師。
說明:這種考核及升降制度直接面對病人,以實際治療效果為依據,鼓勵醫師在保證醫療質量的情況下多接診病人,多勞多得。病人先由一線醫師接診,可避免高級醫師人才浪費,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去診療更復雜的病例及進一步學習;高級別醫師的`技術水平及付出的腦力勞動都多于低級別醫師,理應有更高的報酬,若檔次不拉開難以有足夠的激勵。建立以治愈率為準的升降制度可以避免醫師亂接病人,遇到沒把握的病人可以推薦給更高級別的醫師就診。醫師做假直接與醫德相關,故而處罰嚴厲。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5
1. 總則
為規范中醫診療行為,保障辨證施治準確性,依據《中醫診療常規》《中藥處方管理辦法》制定本制度,適用于中醫科醫師、護士及藥學人員。
2. 核心條款
接診規范:首診醫師需完整記錄 “四診” 信息(望、聞、問、切),辨證分型需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疑難病例 48 小時內提交科室會診。
處方管理:中藥處方需注明飲片產地、炮制要求及煎服法,超 7 日劑量需雙人復核;配伍禁忌需嚴格遵循 “十八反”“十九畏”,特殊用法(如先煎、后下)需單獨標注。
復診要求:慢性病患者復診間隔不超過 30 天,需對比初診癥狀變化調整方藥,連續 3 次療效不佳者啟動多學科會診(MDT)。
3. 監督與考核
質控小組每月抽查 20% 病歷,重點檢查辨證記錄完整性、處方規范性,合格率低于 95% 時對醫師進行約談培訓。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6
1. 管理目標
確保中藥飲片從采購到使用全流程質量可控,降低用藥風險,保障臨床療效。
2. 關鍵環節管控
采購驗收:優先選擇道地藥材供應商,每批次飲片需提供質檢報告,驗收時核對性狀、純度及霉變情況,不合格品立即退回并記錄溯源。
炮制存儲:按 “生熟分開、藥味相忌” 原則分區存放,易蟲蛀飲片(如當歸、枸杞)需冷藏保存,炮制加工需符合《中藥炮制規范》,并留存炮制記錄。
調劑復核:實行 “雙人核對” 制度,調劑員與復核員共同核對藥味、劑量及特殊標識,發藥時向患者說明煎法及注意事項,留存患者確認記錄。
3. 不良事件處理
發現飲片質量問題立即暫停使用,啟動追溯程序,對相關批次藥品進行封存檢驗,同時上報藥事管理委員會。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7
1. 適用范圍
涵蓋針刺、艾灸、推拿、拔罐等中醫適宜技術操作全過程,適用于中醫科所有操作人員。
2. 操作規范
術前評估:操作前需評估患者體質(如是否暈針、皮膚狀況),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患者需嚴格禁忌癥篩查,留存《中醫技術操作知情同意書》。
無菌要求:針具使用一次性無菌針,穴位皮膚消毒范圍≥5cm,艾灸時需專人看護,避免艾灰灼傷;推拿手法力度需根據患者耐受度調整,避免關節損傷。
應急處理:配備暈針急救包(含葡萄糖、腎上腺素),發生暈針立即停止操作,取平臥位并給予溫開水;出現皮下血腫需及時冷敷并記錄處理過程。
3. 設備管理
針灸針、拔罐器等器具按 “一人一用一消毒” 原則處理,理療設備(如 TDP 神燈)每周檢修,確保溫控正常。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8
1. 事件分類
包括中藥不良反應(如過敏、中毒)、針灸意外(如斷針、氣胸)、院內交叉感染等。
2. 處置流程
即時響應:發現安全事件后,當班醫師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輕者就地處理(如皮疹給予抗組胺藥),重者立即聯系急診科協同搶救,同時上報科室主任。
上報流程:24 小時內填寫《醫療安全事件報告表》,經醫務科審核后錄入不良事件系統,重大事件(如過敏性休克)需 1 小時內口頭上報。
追溯調查:成立調查組,核查事件原因(如飲片質量、操作失誤),明確責任后制定整改措施,向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解釋。
3. 后續改進
每季度召開安全事件分析會,針對高頻問題修訂操作規程,如曾發生中藥過敏事件后,需增加飲片過敏原篩查項目。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9
1. 組織架構
成立科室質控小組,由科主任擔任組長,成員包括高年資醫師、護士長及藥學負責人,每月召開質控會議。
2. 改進措施
培訓考核:每季度開展中醫診療規范培訓,內容涵蓋新版《中醫臨床路徑》《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考核不合格者暫停處方權。
指標監測:建立質量指標臺賬,包括處方合格率(≥98%)、飲片調劑準確率(100%)、針灸不良反應率(≤0.5%),指標不達標時啟動 PDCA 循環改進。
患者反饋:通過滿意度調查、意見箱收集患者建議,針對 “煎藥等待時間長”“復診預約難” 等問題,優化服務流程(如增設煎藥設備、開通線上預約)。
3. 獎懲機制
將質控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對連續 3 個月指標達標的個人給予獎勵;對重復出現質量問題的人員,進行輪崗培訓或暫停執業權限。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精選16篇)11-26
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精選11篇)10-17
醫療質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精選17篇)11-27
醫療質量安全核心管理制度(精選13篇)11-27
醫療質量安全總結12-26
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方案03-02
醫療質量安全核心的管理制度(通用20篇)11-26
醫療質量管理制度07-17
醫療質量安全持續改進方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