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 1
【教學目的要求】
1.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
2.通過指導看圖,激發小朋友“我是小學生”的自豪感,明白怎樣才是一名小學生,怎樣才是一名好學生;
3.培養愛學習、會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看圖、明意、表達的能力,加強學習常規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看圖,交待方法(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后看什么),滲透思想教育,培養理解、表達、觀察、思維能力。
【教學思路】
根據“入學教育”這部分內容的特點,根據剛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教學思路應以“弄懂圖意、理清脈絡、邊看邊議、形式多樣”為主。一要注意師生雙邊活動,二要滲透思想教育,三要注意活潑多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入學教育”的預期目的,才能為下一步轉入正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具準備】
幻燈機、幻燈片(或大幅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我是小學生。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
小朋友,我們從今天起就是一名小學生了。和過去比,我們有了哪些不同呢?(突出“書包、學習用具”等)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幅圖——出示幻燈片或掛圖。
二 指導學生看圖。
這么多小朋友,他們到哪里去?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突出“背著新書包”)
(指導小朋友由近及遠仔細看圖)空中飛翔著兩只可愛的和平鴿;遠處是建造在崇山峻嶺間雄偉的萬里長城。
三 理解圖意。
(理解圖意可與指導學生看圖同步進行,邊看邊議)
1.啟發學生由遠及近看圖:
萬里長城——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你去過長城嗎?
兩只可愛的和平鴿——飛翔在祖國的藍天,象征著我們少年兒童在祖國和平的環境下幸福成長;
許多小朋友——穿著鮮艷的服裝,背著小書包,高高興興上學校。
2.提問:圖上的小朋友們為什么穿著各種不同的衣服?(我們偉大的祖國由56個民族組成,各族人民團結友愛,親如一家,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
(1)你能說出他們各屬哪個民族嗎?
(2)你(或爸、媽……)去過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嗎?親眼見過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小朋友嗎?
3.誰能說一說此時這些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自己仿佛就是其中一員)
四 聯系實際。
1.我們今天是一名小學生了,就該做到哪些呢?(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遵守紀律、熱愛學習、講究衛生……)
2.你喜歡上學讀書嗎?為什么要上學讀書呢?(學好知識,練好本領,將來長大了,建設祖國。只有祖國富強了,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3.教《上學歌》:
太陽升,鳥兒叫,我背書包上學校。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懂禮貌,德智體,樣樣好,長大為國立功勞。
五 課堂小結。
1.指導小朋友看書第一頁——我是小學生。老師打出的幻燈圖片(或掛圖)和課本上是一樣的。
2.小結談話:從現在起,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而是一名小學生了。每天背著書包上學校,學校里有很多同學,大家團結友愛,在一起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幫助,我們應該……(常規教育略),學好本領,煉好身體,將來長大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article/
六 布置作業。放學回家,拿出新課本,打開“入學教育”第一幅圖。請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認一認“長城”、“和平鴿”、“各族小朋友”,如果不認得,你要告訴他,并講給他們聽。還應該請他們回憶一下小時候第一次上學時的情景,講給你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上課。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
1.我們是小學生,天天要背著書包上學校。學校里有哪些值得你喜愛呢?
(美麗的校園、敬愛的老師、許許多多小朋友……)2.老師教我們讀書、識字,我們上課時應該怎么樣呢?(課堂常規略,現在就看一看有哪些小朋友坐得好、仔細看、認真聽……)
二 指導看第一幅圖。
1.哪一位小朋友能說一說這幅圖畫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上課。老師正在教漢語拼音。)
2.小朋友是怎樣上課的?(重點)
(坐姿——上身、下身、腿腳、手臂……)(神態——面部表情、眼神……)(課本、文具盒擺放的位置……)指導小朋友仔細看圖,指名發言面可稍廣些,也可開展討論。
小結:課堂上,老師提問,學生發言,聲音要響亮;一個學生發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哪位同學要講話,應先舉手,老師請你站起來,才能發言。上課時,坐要端正、聽要認真、勤于動腦、積極發言,這樣,學習就會越來越好。
三 指導看第二、三、四幅圖。
1.啟發誘導。
上課了,小朋友們坐在教室里,專心聽講,積極發言,你看他們坐得多好!特別是下面這幅圖上的小男孩兒。(從第一幅圖轉入看第二幅圖)
2.指導看圖。
(1)小朋友們看看,圖上的這位小男孩兒坐在座位上干什么呢?(認真讀書)
(2)他的'姿勢怎樣?(讀書姿勢——特別強調上身端正,兩臂伸直,課本與眼距離一尺遠)
(3)指導執筆方法。提問:哪位小朋友會握鉛筆?請兩位小朋友上講臺前示范給大家看一看。——對照第三幅圖引導其他小朋友評議。(特別強調握筆時手指離筆尖一寸遠)
同桌互相檢查、評議,教師巡視,發現執筆方法正確的學生,可給予表揚鼓勵。
(4)寫字姿勢——小朋友們都會握筆了,可會寫字?寫字時身體怎么坐?
對照第四幅圖指名示范——特別強調胸口離課桌邊一拳,眼睛離作業本一尺遠。
(可指導小朋友在本子上練習劃-(橫)、|(豎)、○(圓圈),強調落筆不要太重。教師巡視指導,表揚好的,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地方,如有必要,老師也可示范。
四 小結:
我們是小學生,小學生上課應該坐得端正,認真聽講,會讀,會寫。(提出要求,強調“三個一”,即:眼離課本一尺,手指離筆尖一寸,前胸離課桌一拳)。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不但要學習好,還應該身體好。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第2頁,入學教育“2.上課”,請小朋友們今后都能照著去做,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做得好。
[如有時間,還可帶著小朋友看一看大哥哥大姐姐們是怎樣上課、讀書、寫字的。]
[教學這一課,一定要注重實際訓練。]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課外活動。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
我們是小學生,小學生不但要會學習,還要會玩兒——“學得認真,玩得愉快”,在學和玩兒中獲得知識,增長才干,使我們變得更聰明起來。就拿學語文來說吧,除了在課堂上專心學習外,還應該積極參加語文課外活動,讀書小組、朗讀小組、講故事小組、游戲小組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入學教育的第3課——課外活動。
二 看圖析意。
(這一課一共四幅圖,可引導小朋友一幅一幅地看,邊看邊議,看說結合。)
1.指導看第一幅圖——讀書小組的同學在看課外書。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閱覽室、書架、許多小朋友圍著桌子在看書。)
(2)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圖上幾位小朋友的神態,進一步理解:他們是讀書興趣小組在活動。
(有的讀到高興處,情不自禁地笑起來;有的將讀得有興趣的地方,主動講給鄰坐的小朋友聽;soft/有的似乎在商討怎樣才讀得更好……)
(3)你喜歡參加“讀書小組”嗎?為什么?
小結:我們小學生要喜歡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從課外書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這是對課本中所學知識的鞏固和補充。我們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將來一定學有所成。不過,讀哪些課外書,最好在老師指導下,有所選擇。
2.指導看第二幅圖。
(1)圖上畫的是什么?(有四位小朋友在接受老師的輔導。)
(2)圖的左下角站著的人是誰?她穿著什么衣服?手里拿著什么?正在干什么?(穿著桃紅上衣藍裙子的是老師,手里拿著語文課本,正在認真地聽一位小朋友背誦課文)
(3)那位站著的小姐姐正在干什么?(在高聲背誦課文)
(4)其他小朋友在干什么?(都在認真聽)他們的表情怎樣?(其中有兩位還高興得笑了)
教學這部分內容還要注意這幾個方面:
①朗讀是學好語文的一種方法,要多練習朗讀;
②有感情地朗讀來自老師的正確指導;
③一個小朋友朗讀,其他小朋友要認真聽(欣賞),如需評議,應在朗讀完以后進行。
小結:朗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朗讀,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通過朗讀,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朗讀,才可以品味出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朗讀嗎?你們愿意參加“朗讀興趣小組”嗎?
3.指導看第三幅圖——講故事小組的同學們在練習講故事。
(1)這些小朋友們正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位小姐姐正在講故事,她講得生動有趣(指導看圖),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指導看圖)。
(2)你喜歡聽別人講故事嗎?
(3)你講過故事給別人聽嗎?你會講什么故事?
小結:參加“講故事小組”,不但可以使我們獲得許多有趣的知識,還可以使我們的嘴巴變得更討人喜愛。請小朋友人人都準備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下一周開個“小小故事會”。
4.指導看第四幅圖——卡片游戲小組的同學在做拼音游戲。
(教學這部分內容,因漢語拼音學習還沒開始,老師最好先告訴小朋友: 這是拼音卡片……)
(1)前面戴帽子的這個小男孩兒手里拿著一張拼音卡片,上面的拼音是“學”;
(2)后面那兩個小朋友共同拿著一張拼音卡片,上面寫的是“好”;
(3)最后那位小女孩兒拿著的一張拼音卡片,上面寫的是“生”。
小結:卡片游戲小組的同學們正在做游戲,他們拿著三張拼音卡片,準備拼成詞語“好學生”。看!他們玩得多么開心啊!我們將來學會了漢語拼音,也可以組織起來,玩卡片游戲。到那時,就要比一比,看誰漢語拼音學得最好了。
三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共看了四幅圖,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怎樣開展語文課外活動。
要想真正學好語文,除了認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外,還應該積極參加語文課外活動,在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活動中鞏固已學的知識,進一步提高我們聽、說、讀、寫的能力。
【附注】開展小學語文的課外活動,首先要引起我們語文老師的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當然主要靠在語文課上進行,但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要培養學生理解、表達、觀察、思維的能力,還必須廣泛地開展課外閱讀,認真觀察生活,經常練習作文,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這就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使學生有比較多的機會多看、多想、動手、動腦,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技巧,運用于實踐。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教好語文這門學科,是擺在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非常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讓我們面對現實,勇敢地接受這一任務,努力去完成這一任務。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理想教育。
【教學思路】
這幅圖畫面雖豐富多采,但稍嫌雜亂,有的內容不光同學們不熟悉,我們教師恐怕也很陌生。鑒于此,擬按層次(天空→陸地→海洋)出現畫面為好,可循“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
我們是小學生,來到學校里,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知識、煉身體,將來長大了,同學們都想干什么呢?——展開討論,可放開讓同學們各抒胸臆,老師巡視……(然后請三四位有代表性的站起發言)
二 指導看圖。
我們小朋友有的長大了想開飛機,有的想做一名科學家,有的想開大輪船……今天,老師就和大家共同來看一看“我們的理想”。
——出示大幅掛圖(或用幻燈打出整個畫面)
我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些什么呢?
(先簡單看一下,告訴小朋友這是“小學生想象中未來的天空、陸地和海洋的景象”。)
(然后撤掉大幅掛圖,畫面上的內容按天空→陸地→海洋的層次,邊出現、邊認識、邊議論,老師作適當引導)
1.天空——
航天飛機、衛星。
2.地面——懸掛式列車、樓房、花壇、樹木;
太陽能汽車、聯合收割機;
礦山、工人在開采礦石、汽車正往外運;
山坡上是雷達接收站;
山下是一片大森林、果園、暖房,瓜果、蔬菜豐收,正在外運——豐富人民生活。
3.海洋——
大輪船、氣墊船——科學考察、捕撈、旅游……(至此,一幅完整的“理想教育”畫面再次重現在學生面前)
三 理想教育。
小朋友,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看了這幅圖,真是大開眼界!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你們想想,我們祖國將來會怎樣?……
更美好的未來,靠我們去創造,我們從小一定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只有學好了本領,將來長大了才能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小朋友們,努力吧!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不玩東西,發言要舉手。
2.會說“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3.學會正確的坐姿。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上課要遵守紀律,會說“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2.教學難點:學會正確的坐、立、舉手、讀書及的握筆寫字的姿勢。
教學過程
一、回憶參觀,榜樣教育
1.回憶參觀:老師已經帶大家去參觀了高年級大哥哥、大姐姐的上課情況,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上課的'?
2.小結:大哥哥、大姐姐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二、指導看圖,練習說話
1.引入:那么我們先來看看,圖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看圖:
(1)圖上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丁丁在干什么?他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3)冬冬正在對丁丁說什么?
(4)圖上哪些小朋友專心聽講?他們是怎么做的?
3.說話訓練。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1)跟師講。
(2)自由講。
(3)指名練說。
(4)開火車練講。
三、小結評比,樹立榜樣
1.表揚本節課專心聽講的學生,發紅花。
2.自己回憶前幾節課的表現,專心聽講的同學自己站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四、學習正確的坐姿
1.回憶引入:
(1)小朋友在幼兒園里上哪些課?時間長嗎?他們是怎樣上課的?
(2)現在,我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在小學上課可跟幼兒不一樣,一節課要上四十分鐘,上午、下午都有課,不過并不是每節課都坐在教室里上。在教室里上課進,小朋友不能亂走、亂動、亂說,也不能吃東西,要坐得好好的。那么,上課時該怎么坐呢?
2.學習坐姿:
(1)看圖說說:(示圖2)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坐的?
(2)老師小結:凳子離開桌子一定距離,身子坐正,眼睛看前面,兩只小手放在大腿上,可不能隨便玩書包帶、褲子或裙子,兩只小腳要放平。
(3)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巡回檢查,及時糾正學生的不正當姿勢。
3.比賽練習:
(1)與圖上的小朋友比一比,誰坐得好。
(2)同桌比一比。
(3)大組比一比。
(4)與老師比一比。
4.創設情境練一練坐姿。
(1)引入:每一堂課開始都有鈴聲,叫上課鈴。上課鈴一響,大家都要坐得端端正正,靜靜地等老師來上課。
(2)學兒歌:
鈴聲響,進課堂,
課本鉛筆放得好,
靜等老師來上課,
比比哪個坐得好。
跟師念兩遍。
(3)念完兒歌練一練。
五、小結,學兒歌。
這節課,我們知道上課的時候要專心聽講,并且學會了正確的坐姿,希望大家爭做認真上課的好孩子。
學兒歌:
我是小學生,
上課小手放得好,
小腳并并攏,
身子坐得正。
小眼睛仔細看,
小耳朵專心聽,
說話先舉手,
才是好學生。
邊念邊做動作。
網友討論:
漂泊的風箏:很多老師在組織入學教育的時候都少不了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這種方法其實很有效,小朋友們一個個自由組合,樂在其中,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試試
救死扶傷:昨天我上課時,課堂上半節進展的比較順利,可20分鐘后,我就有點失控了。這時,我手里正好拿著一根粉筆,我突然來了靈感:
“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東西?”
孩子們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的手上,齊聲說到:“粉筆!”
我又用很神秘的語氣問:“那你們想知道粉筆先生在說什么嗎?”
這時,孩子們眼中透露出疑問的眼神。
有些孩子就舉手回答……答案可想而知,五花八門。
然后我故作生氣的樣子說:“粉筆先生說呀,你們都在講話,我都聽不到老師在講什么了。”
沒想到手邊任何的工具都是教學的手段,最起碼可以讓孩子們靜上幾分鐘認真聽課。
所以我要說的是:其實上課重要的是教學手段要豐富,新鮮,可以吸引孩子。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 3
教材簡析:
本課由四幅圖畫組成,分別以“歡迎新同學”、“學習語文很快樂”、“良好的讀寫習慣”為主題,教師通過觀察、說話、參觀、演練等方法,讓學生感到上學真好,學習語文真好,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 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的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 依據畫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的習慣。
3、 通過觀察、說話、演練,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難點: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教學準備:放大的課文圖片。(幻燈片、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啟發談話。
1、 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今天早晨來上學,是自己來的,還是家長送來的?
2、 進一步導入:在學校門口,你看見了什么?(可以說看見的人,也可以說看見的物,還可以說看見的事。)
(二)、仔細看圖,指導觀察。
1、 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聯系實際說,也可以看圖后比較說。)
2、 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什么人?他們在做什么?他們可能在說什么?
3、 教師小結:小朋友來到學校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老師。
(三)、說話演練,體會感情。
談話:早晨,老師見到你們,說:“小朋友早!”你們應該怎樣回答?平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放學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找小朋友進行演練。)
(四)教兒歌。
上學校
太陽公公起得早,
花兒點頭對我笑。
背上我的小書包,
高高興興上學校。
第二課時
(一) 出示圖片2,引入激趣。
出示圖片2,教師引導:你知道他們在上什么課嗎?你怎么知道?你認識這些字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
1、 觀察圖2:請你說說看到了什么?
2、 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聽得很專心。
C、桌上的學習用品只有鉛筆盒。
D、一個小朋友正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圖畫下面。
……
3、 培養學習習慣。
(1)、提出要求。
(2)、教師示范。
(3)、學生演練,教師檢查、指導。
(三)、教學兒歌。
上課了
丁零零,上課了,
快進教室來坐好。
學習用品放整齊,
等待老師來上課。
老師說話認真聽,
提出問題多動腦。
回答問題聲音響,
大家夸我學習好。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觀察畫面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老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
【教學要求】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常規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讓學生懂得上課要遵守紀律,會說“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2、難點:
學會正確的坐、立、舉手、讀書及的握筆寫字的姿勢。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觀察演示法。
【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準備】
掛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長大后干什么?(同桌討論后教師指名說。)同學們要實現理想,現在就要努力學習,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很多同學都喜歡學校,學校就是一個樂園。
1、直接利用語文書進行導入,然后帶領孩子們認識語文書的封面,并認讀“語文”兩個漢字。
2、我們又設計讓孩子們充分翻看語文書,引導學生說說語文書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歡語文書嗎?為什么?激發他們對語文的興趣。
3、告訴學生圖文并茂的語文書是將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愛護它。
4、小組合作認識目錄、頁碼、討論一下怎樣愛護語文書,在學生認識頁碼和目錄的基礎上,實踐一下用目錄去試著找找課文。
5、讓孩子點課文,教師來范讀課文,在讀的'時候教師要入情、入境地去誦讀課文,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師自身的語言魅力去感染學生,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語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導學生整體認識“年級、班級”這幾個字,并在語文書上正確地寫上自己的姓名。
二、指導學生觀察第一圖畫、講述圖片意思
學生初入學,對學校生活還不了解。四幅圖畫是學生了解學校生活的窗口,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
請同學們看第一幅圖:
1、這是什么地方?
2、畫面上有什么人?
3、他們在做什么?
4、他們可能在說些什么?
5、請給第一幅圖起個名字──以“歡迎新同學”為主題。
三、情境演練
創設情境演練,使入學教育形象化、具體化,落到實處。
教師和學生一起模擬的相互問候;并告訴同學們每天第一次見面時見到老師都要向老師問好。老師可和同學共同模擬練習。
老師:清早,我在上學路上遇見了某某同學……
某某(起立):老師早!
老師:某某,你早!
(老師繼續創設情境,相遇的地點可以分別是學校門口、校園里、辦公室前、教室里……同學志愿扮演老師和學生,互相問早、問好。)
四、聯系學校實際,把觀察圖畫和觀察校園結合起來
引導學生了解:
1、我們學校的旗桿設在哪里?
2、我們怎樣舉行升旗儀式?
3、我們學校有哪些專用教室,我們在那里上什么課?
4、我們學校的操場在哪里,那里有哪些體育和游戲設施,課間、課后我們應該怎樣在那里游戲、鍛煉?
5、圖上還有一些同學在國旗下做什么?是怎樣做的?你會做嗎?通過觀察圖畫,初步知道入學以后應該做些什么,怎樣去做。教師切忌用單純的講解,代替學生對畫面的觀察和感受。
五、進行模擬練習
創設情境演練,使入學教育形象化、具體化,落到實處。
在引導學生觀察國旗的同時向學生簡述參加升旗儀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國歌,師生共同模擬向國旗行注目禮。
六、課堂拓展
讓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識和技能,把幼兒園和生活中的學到的都展示出來:
1、誰會講故事、背古詩、猜謎語、寫漢字、讀拼音、說兒歌……
2、告訴學生其實學習語文就是學習這些本領,而且在生活和幼兒園中小朋友們已經學到了不少,以此讓學生知道語文學習的內容,消除與語文的陌生感,拉近與語文的關系。
3、推選故事大王。
七、小結
小結本課學習情況,表揚表現好的同學。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學校生活的一些側面,感受老師的親切,并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
2、初步了解語文課的學習內容和形式,感受語文學習的生動有趣。
3、初步了解讀書、寫字的姿勢和書寫的執筆方法為今后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
了解學校生活、學習禮貌用語;掌握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
【教學難點】
了解學校生活、學習禮貌用語;掌握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
【教學準備】
教材放大掛圖、錄音機、磁帶(國歌)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會唱《上學歌》嗎?(請學生上前唱一唱)
現在我們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你們高興嗎?那小學生活和幼兒生活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下面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瞧一瞧!
二、出示掛圖,指導觀察
學生自主觀察畫面,講述畫面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說說畫面上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做什么?是怎樣做的?
三、互動交流,學習內容
1、師生、生生共同討論畫面內容入學第一天,小朋友見到老師會說寫什么?老師又會說寫什么?
2、交流今天,我第一次見到老師怎樣說,怎樣做?老師怎樣對我說?我的心情怎樣?
四、聯系實際,運用新知
帶領學生參觀校園,引導學生了解我們學校的旗桿在哪里?我們怎樣舉行升旗儀式?我們學校有哪些專用教室?我們在哪里上什么課?我們的操場在哪里?課間、課后我們該怎樣做?
五、模擬練習,深入內容
教師創設情景演練,使入學教育形象化、具體化。
1、教師和學生模擬每天第一次見面時的相互問候。
2、播放國歌,師生共同模擬向國旗行注目禮。
六、拓展學習
1、學生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2、把所學的.演給爸爸、媽媽看。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在學校里看見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寫的字、畫的畫了嗎?他們做得好嗎?其實你們更能干,只要你們肯努力學習,你們會比他們更有出息。
二、出示掛圖,指導觀察
學生自主觀察畫面,講述畫面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提問:
1、同學們在上什么課?
2、這些字你認識嗎?誰愿意把這些字讀給大家聽?
3、教師總結學習漢字并不難,學了漢字,我們就能自己看書、看報、寫文章,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只要你認真,你還能成為作家呢!
4、過渡要想成為一個好孩子,不但要認真學習,還要注意自己坐、立、行的姿勢,那我們該怎樣讀書和寫字呢?
三、看圖說話,運用語言
1、學生自主觀察圖畫,講述圖畫內容。如怎樣走?怎樣拿書?眼睛和書本保持多遠的距離?本子該怎樣放?怎樣執筆?
2、相互交流觀察所得。
3、師生共同總結看書、寫字的姿勢。(教師用放大的掛圖幫助學生理解,并通過自己正確的姿勢引導學生。)
四、模擬訓練
學生練習,教師逐個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五、拓展性學習
把剛學到的常規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并請求他們督促。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 6
課 題
入學教育
課型
新授 課時 2
目標
1、新生大體了解學校的學習生活,感受教師的溫暖、同學的友愛和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依據畫面提示,進行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友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入學常規教育。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道德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熱愛學校、喜歡上學、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喜歡課本、愛護課本。
教具: 投影片、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你們高興嗎?
2、讓我們一起唱首歌好嗎?跟錄音齊唱《上學歌》。
二、討論學習
1、你們喜歡學校嗎?為什么?
2、討論(出示投影):
(1)看圖說說圖上都有誰?在干什么?
(2)小學生在學校里都可以做那些事?你聽說學校里還可以做哪些事?
三、情景練習
1、那么,圖上的老師和小朋友分別說了什么?讀一讀你認識的字。
2、鼓勵認識這些字的同學,提倡大家向他們學習。
3、模擬練習
(1)情境一:師生交流(上學路上)老師:清早,我在上學路上遇見了王小明同學……王小明(起立、鞠躬):老師早!老師:王小明同學,你早!
(2)情境二:生生交流(自我介紹)A、與同位進行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姓名和所在的班級及其他情況。B、游戲:找朋友。學生在班內自由結交朋友,其他同學齊唱《找朋友》。
(3)情境三:自由交流A、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創設一個情境。想好時間、地點、人物,可以有老師、家長、同學,自由練習對話。B、小組表演。
3、結合自己談談成為小學生以來上學的感受。
4、口語交際:根據畫面內容說一個完整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誰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了哪些內容?
二、指導觀察,了解圖畫內容。(出示投影片)
1、討論:圖上畫了什么?
2、指導學生按照圖畫內容說說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3、他們說了些什么?請認識這些字的小朋友來讀一讀?
三、看看我們的語文書。
1、寫上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
2、看看目錄有什么用?
3、怎樣找第4課?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找找第16課、第67頁、寫字表、查字表)
4、誰來說說你打算怎樣愛護課本?(1)輕翻輕放(2)雙手要保持干凈(3)不亂寫亂畫(4)包好書皮(5)不亂仍課本
5、今后我們要經常比一比看看誰的課本保護得最好。
四、再唱《上學歌》。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唱《上學歌》。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象,采用討論形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積極性。
以游戲的'形式創設情景,使學生從做中學,在做中練。
放手讓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鼓勵認識這些字的同學,提倡大家向他們學習。
培養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營造活潑、寬松的課堂氣氛。
作業要求: 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認識的新朋友。
【《入學教育》教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10-30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09-07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精選11篇)08-08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9篇)09-15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精選9篇08-16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9篇08-31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3篇)07-07
一年級上冊《入學教育》教學設計06-23
一年級語文《入學教育》教學設計09-29
《入學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5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