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詠雪課堂實錄
詠雪課堂實錄1
課前談話:(18:44)
師:同學們,早上好!
生:老師,早上好!
師:我們來看看你們和我之間有沒有一種默契,好吧?
生:好!
師:請看!我這兒有一只鳥兒,誰看到了?誰聽出來了?這是一只什么鳥?
生:好像是一只啄木鳥。
師:不是好像,就是一只啄木鳥。祝賀你,猜對了!在他的眼中這是一只啄木鳥,你呢?
生:我覺得是一只百靈鳥。
師:他是看出來的,你是——
生:聽出來的。
師:是呀,因為百靈鳥在(唱歌)。你聽到它在唱什么歌嗎?
生:北京歡迎你。
師:來兩句。
生:唱。
師:不是眼前真有你就能說,眼前沒有你也能說,那叫什么?想象。有時候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師:再來一次,我這兒有一朵花,這是一朵什么花?
生:菊花,因為它很漂亮,都展開來了。
生:……
一、溯源識字
師:同學們,在3500多年前,我國的祖先創造發明了一種文字,這種文字被刻在烏龜的甲殼上,又被刻在動物的骨頭上,這種文字被后人稱之為——
生:雪。
師:耳朵沒帶。你不僅帶了耳朵,還帶了眼睛。
生:甲骨文。
師:你怎么知道?
生:書上看到的唄!
師:書看得多是好,可別把眼睛看壞了!這種文字被后人稱之為——
生:甲骨文。
師:出示雨的甲骨文( ),我們來看一個甲骨文,你們猜猜它是現在的一個什么字?
生:我覺得這有點像雨,又有點像雪。
師:只能一個字,什么?
生:雪。
師:因為——
生:因為雪是從天上下來的。
師:哦——這六點是——
生:雪。
師:這一橫是——
生:天。
師:恩,好的,還有不一樣的說法嗎?
生:它們應該是雪。雨沒這么大,課文是雪。
師:完了吧!把老師事先發給你們的那張紙全部忘掉!不要去看那張紙,不要去想那張紙。就這(指熒幕),你說——
生:我覺得這是雨,因為雨是很小的。
師:雪是很大的,對嗎?三個同學,他猜對了,這是雨字。這就是雨點兒,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哦,明白了!再看一個字,同學們,這個字仍然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雨字,但這個雨字仔細看看,這個雨字和剛才的那個雨字有什么不一樣呢?(出示甲骨文)
生:現在的一橫下是小豎了。
師:剛才是雨點,現在是——
生:雨線。
師:剛才是小雨,那么現在就是——
生:現在就是大雨。
師:誰去醫院打過針的?打過針的舉手!
生:舉手。
師:呀,這么多人打過針呀!當護士把藥水用針筒往外一推,這個針尖上就怎么樣?
生:針尖上藥水就出來。
師:不是出來,而是飛射出來了。這種現象可以用一個字來表述,什么字?
生:注。
師:(板書)所以這個動作就叫注射。明白了嗎?因此用這個“注”字來形容大雨就是大雨如——
生:注。
師:好的!記住這個詞,叫——
生:大雨如注。
師:不要拖!(領讀三遍)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咱們古人們看到天上的自然景象,通過自己的想象,然后創造,就用這樣的象形字來表達。所以,我們的甲骨文是一種象形字!
師:再看一個字,好嗎?
生:好!
師:出示羽的甲骨文( )這是一個什么字呢?你說。
生:我覺得是一個林。
師:是因為——
生:是因為這上面的東西像一棵樹。
師:像樹,真的像極了!還有誰來說?
生:我覺得這個字像小鹿的角
師:因為——
生:因為這頭是尖的,很像小鹿的角,所以我覺得是個“角”字。
師:你說——
生:我覺得這上面是兩根羽毛。
師:所以這個字是——
生:羽。
師:握手(與學生握手)知道為什么和你握手?
生:不知道。
師:你說——
生:因為他說對了!
師:這個叫大智若愚呀!明明是聰明的人,卻故意說不知道!所以你要感謝他!對,這個字就是羽毛的“羽”字。答案公布了,你再來看它像嗎?像極了!再看一個字,這個字你一看就明白了:它是大雨的“雨”字和剛才那個羽毛的“羽”字合在一塊兒了,古人啊看到一自然景象,它像雨點一樣,從天空中落下來!但是呢,它又不像雨點那樣直直地下來的,而是像羽毛那樣飄過來,飄過去,飄過來,飄過去,(引出古代的雪:上雨下羽)這是什么字?一聽就知道!
生:雪。
師:誒,掌聲給他!看到過雪嗎?那會寫雪嗎?來,和我一起寫!伸出右手手指。這個字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的,對吧!上面是——
生:雨字頭。
師:真好!是雨字頭,雨字頭怎么寫?把筆順說出來,預備,起——
生:橫,豎……
師:還說會寫呢,第二筆是點,來,預備,起——
生:點,橫鉤
師:誒,對了,橫鉤,不要忘記!接下來——
生:豎,點,點,點,點,橫折,橫,橫
師:會寫“雪”了嗎?
生:會。
師:好的。那你知道哪些帶有“雪”字的詞語呢?你說——
生:大雪。
師:大雪。你呢?
生:我給它加兩個字,鵝毛大雪。
師:感謝他。
生:謝謝!
師:使我懂得了——
生:使我懂得了成語。
師:一個成語。你說——
生:冰天雪地。
生:雪兆豐年。
生:雪中送炭。
生:……
生:跟他一樣的。
師:所以你舉手要快呀!
生:冰雪聰明
師:誒,好的,最后終于被我看到了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孩!
師:剛才你發現了嗎?霜也好,雪也好,這些字都是——
生:雨字頭。
師:告訴大家,雨字頭的字呀都和自然現象有關。比如說雪,還比如說——
生:雷。
生:霧。
生:露。
生:霞。
……
師:我這兒也有很多帶有雪字的詞。
(出示詞語)
白雪皚皚 冰天雪地 風雪交加
雪兆豐年 雪中送炭 傲霜斗雪
鵝毛大雪 踏雪尋梅 冰雪聰明
……
師:跟我一起讀。
生:跟讀。
師:那點點點點叫什么呀?
生:省略號。
師:誰喜歡這么多詞里的哪一個,為什么?
生:我喜歡雪中送炭,因為比喻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幫助他。
師:你是個樂于助人的孩子。
生:我還喜歡冰天雪地,因為一結冰,我就可以在上面溜冰了!
生:……
生:冰雪聰明,因為它形容一個人非常聰明。
師:你一定希望我用它來評價某個男孩,他就是——
生:我唄!
師:真是個冰雪聰明的孩子!有誰喜歡那六點省略號的嗎?為什么?
生:這個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成語。
師:是呀!你一定知道很多成語。在哪兒呢?
生:自然現象。
師:看來還得再讀點書。
生:在書中。
師:就是。在咱們讀的書中,在咱們說的話中,在咱們感受到的感覺之中,這個感覺很重要!
二、讀詩賞雪
師:同學們!看,在一首詩中也出現了這個“雪”的字,這首詩的名字叫——(出示《詠雪》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生:《詠雪》。
師:這首詩呀是我國近代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學家,叫汪曾祺先生,從小就喜歡讀的一首詩。他后來告訴他身邊的人說,是因為這首詩,打開了他文學創作之門。他稱這首詩是一首神奇的詩,所以今天我們也來讀一讀這首神奇的詩。沒準,你這么一讀,也會成為一個——
生:文學家。
師:到時候你要感謝誰?
生:文學家。
師:你得感謝我呀!是我讓你讀這首詩的呀!讀一讀,自己讀。
生:練讀。
師:真好!一讀完就看著我了!誰來讀?你來!(指名讀)
生1:讀。
師:別坐下來,對他的朗讀誰要說上幾句話的?呼喚他的名字!
生2:***,我覺得你讀得不是很流利。
師:流利地讀該怎么讀,你得好好地聽著,來,你來流利地讀一遍!
生2:讀(很快,沒有停頓)
師:我明白了,你所謂的流利就是第一句和第二句要接得快一點,是嗎?
生2:是。
師:誒呀,這就叫流利呀,你同意嗎?
生2:對
師:還同意呀,我不同意。你說——
生3:他讀得沒感情!
師:你來有感情地讀讀。
生3:讀(搖頭晃腦)
師:我也知道了,你們知道了嗎?有感情就是要——
生:——
師:你根本沒看他,看他再讀一遍
生3:再讀。
師:誰看到了?有感情就是
生:搖頭。
師:這個叫動作,有感情就是要有動作。還對他的朗讀有什么評價?
生4:我覺得他讀得沒有節奏感!
師:誒喲!你有節奏地讀一讀。
生4:讀
師:聽到了嗎?這個節奏落在那個字上面?
生:片。
師:你明明把一個字讀得很重的呀!
生:又。
師:是呀!讀詩呀要讀出詩的節奏來!你是第一個舉手的,所以你沒有考慮什么節奏。大家再來試試!看看能否讀出節奏來,能否讀出動作來,能否讀出情感來,讀。
生:再讀。
師: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生:好。
師:聰明的孩子一定能用你的耳朵,你的眼睛,甚至用你的心來感受我的讀與他的讀又有什么不一樣?請聽——(一邊讀一邊做動作)
師:別忙著拍手,要學會思考,誰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生5:你讀得有動作。
師:嗯,我的動作比他的動作還要多,發現了嗎?做一個給我看看,你看到了我的哪個動作?生5:不會。
師:不會,你來。
生:讀“一片一片又一片”并配上動作讀。
師:掌聲,啊,多好啊!(學生掌聲響起)
生6:我覺得你讀得很有感情。
師:他說的感情是動作,你說的感情是指?
生6:我說的感情是你讀得把當時的情景都讀出來了。
師:是呀,讓你感受到了我就在那就在那一場 生2:就在那里賞雪。
師:賞字用得多好。還有什么不一樣?他們看到了動作,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你雪一片又一片在那里數。
師:看到了一片片數的動作,還有誰看到別的嗎?
生:我看到我看到了你睜大眼睛說睜大眼睛說睜大眼睛說飛入蘆花都不見。
師:這句話說得我氣也喘不過來了,你快點行嗎?他看到我睜大眼睛那就是表情,對嗎?要用適當的語言表示出來的。
師:除了表情,除了動作,還有誰用耳朵聽明白我怎么讀的?(師范讀一片一片又一片并配上動作)
生:很有節奏。
師:還聽清楚我怎么讀的?(師范讀一片一片又一片)
生:有節奏。
師:還有嗎?你們是一片一片又一片(師模仿生讀),我是一片一片又一片(師邊讀邊配上動作)。
師:除了節奏,還有什么?
生:節奏。
生:還有真急死人了。
師:心急吃不到熱豆腐,你急,你急就看不到那場雪。同學們,詩就是要讀在你的表情上,詩就要讀在你的動作里邊,詩就要讀到你這個速度里面,詩就要把你那顆心感受的東西讀出來,那就叫做有感情。不要簡單地說他讀得有感情,有感情,而要說到什么,要說到具體的那個點上。我剛才是不是這樣讀的呢?我再來讀一遍,感興趣的和我一起讀,喜歡和我一起讀的站起來。瞧瞧,太好了!你不是說我急嗎?好的,來吧,準備,詠雪,手呢?好極了!再來,詠雪(師生配上動作齊讀一片一片又一片)
師:我走了三步,你們怎么一步都不走啊!再來,可以輕輕地挪一挪。(師生配上動作齊讀)
師:別坐下去,邊配上音樂,邊配上音樂。(音樂響起)看哪!下( 生:雪 )啦 !詠雪, 一片, 眼睛看著你手指的方向,那你才能看到真正的雪。(師生齊讀并配上動作)七片八片……不見讀兩遍。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為什么這小雪花飛入了蘆花就不見了呢?請看,(出示圖片)這就是蘆花。請仔細看,為什么它飛入這樣的.蘆花就不見了呢?
生:因為雪是由水組成的,飛入了蘆花,蘆花就把它給溶解。
師:融化掉了,那是第一片雪,雪越來越多不融化了的話那為什么也不見了呢?
生:因為水都沾在蘆花上了。
師:它們的顏色都是(生:白色)雪花是白的所以叫潔白如雪,而蘆花也是白的。再看,為什么它飛入蘆花不見了呢?除了這白的,還有別的原因嗎?看哪,不要看我,看那兒。
生:因為雪飛到蘆花叢中,它和蘆花一起被吹散了。
師:看呀,和蘆花一起被吹散了。雪在飄,蘆花也在飄,都是白色的,都是這個形狀,所以飛入蘆花都不見,所以(師生齊說:飛入蘆花都不見)再看啊,這還是那蘆花,為什么飛入蘆花就不見了呢?
生7:蘆花是一片一片的,這雪也是一片一片的。
師:即使再大的雪,飛入這蘆花能看見嗎?
生7:一樣也看不見。
師:所以再大的雪飛入蘆花(生齊:都不見)這潔白的雪,這如蘆花一般的雪,咱們該怎么讀(生齊讀)速度加快
師:我這朵小雪花飛入蘆花不見了,你們這一朵朵小雪花飛入了什么也不見了?
生8:小雪花會飛入河里,在河里也會不見。
師:放進去,飛入水中 (生8:都不見)連起來說(生8:飛入水中都不見)
師:還有飛入哪里也不見?
生:飛入人身上,因為人身上很熱。
師:已化掉了,是嗎?還有嗎?冬天里有一種花也和雪一樣白,那是什么花?誰也能讓小雪花飛到這里也不見?
生:棉花。
師:那是冬天的嗎?
生9:飛入臘梅都不見。
師:臘梅還不夠美?
師:飛入梅花( 生9:都不見)連起來(生9:飛入梅花都不見)
師:這梅花而且必須是白色的,是嗎?好極了,請坐。
師:同學們,讀著這樣的詩,你看到這一場雪了嗎?
生齊:看到了。
師:這是一場怎樣的雪?誰來說一說?
生:好大的雪。
師:誰能說說這場雪大到什么程度?
生:大到不能再大。
師:還是沒有說清楚。
生:頂到我們的膝蓋了。
師:沒到膝蓋了。
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表示,鵝毛大雪。
師:還不夠大,也不就像個鵝毛嗎?
生:冰天雪地。
生:無法想象。
師:無法想象,但還得想。
三、品雪之情懷
師:我們中國有一位偉大的,了不起的充滿想象的詩人,就是李白。他的想象絕對的超凡脫俗。請看,他寫過這么最大的雪。(出示: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白)在燕山這個地方,讀燕山(生齊讀燕山)讀第一聲不要讀第四聲。請看,李白看到的這個雪是大到什么程度?(學生齊讀燕山雪花大如席)
師:它大得像什么?
生齊:席子。
師:就是我們夏天鋪在床上的那個的席子,你們小時候還不行,睡爸爸媽媽的大床。看我的手勢才能讀好。
生1:讀燕山雪花大如席。(教師配上動作)
師:再上去呀,你那是小席子。
生1:讀(教師配上動作)
師:再練一遍,教師示范讀。生1讀,教師配上動作。(學生鼓掌)
師:錯了,拍什么手,根本就沒讀準。教師范讀大如席,不要讀大如席(教師學學生的語氣讀) 再給你一次機會,能行嗎?不敢啦!讀,冰雪聰明的人。一起做動作,你會更加讀得好。(指名生讀)
師:好的,這次給點掌聲了。要聽得懂,要看得懂。(齊讀)
師:讀大雪該怎么讀?誰明白讀大雪該怎么讀?
生:讀大雪的時候,雪剛下下來要讀得聲音小點,讀到最后比喻句就要讀得很大。
師:尤其是哪個字要讀得很大?
生:席。
師:不僅是席字,而且還有(生:大。)
師:大字要讀得響,席字要讀得(生:長)往上(生:升)揚。來,預備齊。(學生齊讀)
師:大雪會讀了,小雪會讀嗎?小雪會讀嗎?(出示:微風揺庭樹,細雨下簾隙。)讀讀看自己琢磨(學生自讀),第一遍讀通了,第二遍該琢磨了怎么把大雪讀小了。(學生自讀)
師:肯定行嗎?你比別人少練了一遍,肯定行嗎?給你個機會。(指名讀)
師:我說了吧!我說了吧!這樣學習能成嗎?人家在練你不在練,拼命想著要表現自己,結果摔了一大跤。誰讀?
生2:讀。
師:剛才聲音要注意了,剛才大雪是聲音響的,現在小雪就(生2再讀)
師:你知道什么原因嗎?我不敢把話筒湊過來什么原因嗎?
生:要是把話筒湊過來,他聲音太大了就不像小雪了。
師:要控制我們的聲音。你來把第二句再讀好一點。(指名讀 教師范讀 師生齊讀)
師:這真是一首神奇的詩呀,如果這首詩中的雪是一場大雪,咱們該怎么讀?(師讀題《詠雪》生齊讀整首詩)
師:如果這是一場下零星的小雪該怎么讀?(生齊讀整首詩)
師:這真是一場神奇的雪呀!
師:看到了這樣一場雪,你最想做一件什么事情?
生:打雪仗。
生:堆雪人。
生:劃雪。
生:溜冰。
生:堆雪人。
師:都喜歡堆雪人,是嗎?同學們如果你堆雪人堆得細一點,堆得精一點。堆得巧一點,那就堆出了藝術來,那叫雪雕。
師:看到雪雕了嗎?你在哪兒看到的?
生:在南京北門橋那兒有一個。
生:在下雪的時候看到其他人能堆出雪雕。
師:那看看我看到的雪雕,好嗎?你看,在我國的哈爾濱,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叫太陽島。每年的12月到1月,全世界許許多多的人都涌向這里,他們或者是來欣賞雪雕,或者就是來創作雪雕。看,這個雪雕的作者就是我的朋友,他雕出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雪雕。今年是牛年,這座牛的雪雕高達8米。哇!再看呀,看呀,這像不像咱們神話小說中的城堡呀。再看看,再看看這驢,這是童話中的誰呀?
生齊說:蘇伯伯。
師:08年奧運會結束后,咱們的雪雕藝術家們把奧運英雄和他們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凡是去看過雪雕的人無不為這藝術深深地感染,深深地陶醉,寫下了許多贊美雪雕的詩篇,咱們今天就也來讀一首。(師生接讀《雪雕》,生齊讀《雪雕》)
四、總結談話,引導讀書
師:親愛的同學們,要不是這一場神奇的雪,我們又怎么能看到如燕山之雪大如席的奇景,又怎能看到下零星的小雪,要不是這場神奇的雪,我們又怎能看到這如詩如畫的雪雕藝術作品呢?所以我們看到這么多美景,一定會想起有這樣一首詩。(師生齊讀《詠雪》)
師:我想此刻這神奇的雪一定飛進了我們的心里,所以這雪花飛入心田也不見。
詠雪課堂實錄2
時間:20xx年12月4日下午
地點:深圳市翠園中學初中部
班級:初一(8)班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同學們,對不起,今天座位要是朝那邊就好,但朝這邊了,看投影不太方便(師邊說邊展示投影《烏衣巷》)。好,請看屏幕,這里有一首很有名的詩《烏衣巷》,大家把它齊讀一遍。《烏衣巷》,預備讀。
(生齊讀《烏衣巷》)
師:這首詩以前見過嗎?
生:見過。
師:第二行最后一字怎么念?(生有的念xie,有的念xia。)
師:念xie,不錯。剛才有的同學念xia,也行。在古詩里面可以念xia,押韻。下面大家再讀讀此詩,試著把它背下來,好不好?《烏衣巷》預備讀。(生再齊讀《烏衣巷》)
師:能背嗎?(生眾說紛紜。)
師:好,試試!找個同學來背一下。哪個同學最小啊?哦,是你!
(師示意生1起來背,生1低聲說“不會”。)
師:沒關系!哪個會背?舉下手!
(面對閃光燈熠熠生輝,生害羞不語。)
師:一齊背,好不好?一齊背,可以混,是不是?(笑聲)(生神色稍舒)來,《烏衣巷》預備起。
(生齊背《烏衣巷》)
師:好,還是找一個同學單獨來背一下。
師:你會背嗎?好,請你來背一下。
(生2背誦《烏衣巷》,聲音響亮,吐字清晰。)
師:大概意思知道嗎?
生3:沒學過,不知道。
師:沒學過也能背下來,不錯!你年紀這么小就可將這首詩背下來。我小時候只能背《毛主席語錄》的。(笑聲)毛主席是男的還是女的?(哄堂)
生4:男的。
師:啊,那你比我聰明。我小時候以為毛主席是女的,(哄堂)因為毛主席的頭發很長。(笑聲)這首詩很有名,它里面寫到“朱雀橋邊”“烏衣巷”等等,寫的是什么東西呢?寫的是一個朝代變更,新舊對比。劉禹錫這首詩最有名的是后面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當時最有名的兩個大家族——兩個顯赫的貴族,姓謝的家族比姓王的家族還要有影響,連當時皇帝都有點怕他們這個家族。這個家族出了些非常有名的人物。我們今天就要學學有關謝家的一篇文章,就是《世說新語·詠雪》。《世說新語》在我國文化史上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它里面的文章都不長,一則一則的,篇幅都比較短小。譬如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標點除外,只有七十一個字。記得我曾經買過一本書,作者是北京大學的一個教授叫陳平原,內容是研究金庸小說。金庸小說,大家知道吧?
(生齊答知道,聽得專注)
師:那本書叫做《千古文人俠客夢》。實際上自魏晉以來,中國文人還有一個夢,就是“世說新語”這個夢。一直到現在,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對《世說新語》里面描繪的生活——精神境界是非常羨慕的。有很多知識分子至今還在追求那種生活方式,有些行為方式在當今的知識分子中還存在。(生聽得入神)
比如說,有一次,在國外舉行的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主持人介紹北京大學的某一個校長和原來的華中師范大學也就是我的母校的一個校長叫章開源,章是文章的章,開源節流的開源。章開源是我們國家也是世界上研究中國近代史特別是辛亥革命史最著名的專家之一。介紹北京大學的校長,是這樣介紹的:“這位是中國著名大學的校長。”介紹章開源先生的時候說:“章開源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大學校長。”同學們學語文,體會一下這兩個介紹有什么區別:中國著名大學的校長,這個校長是不是很有名?那不見得。中國著名的大學校長,那就是說這個校長很有名。
章開源先生有名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國家教育部長到華中師范大學參觀開會,通知九點鐘開會,八點五十五分章開源就到了,結果九點十分,部長沒到。于是章開源就走了。一會兒,部長來了,部長生氣地說,“這個人怎么這樣?”后來,部長仔細一想,晚上跟章開源打電話說,章先生,你是對的,我通知你九點鐘來,我九點十分才到。
章校長這種行為有點像我們教材后面的一課《陳太丘與友期》,那個故事寫的是兩個好友約好了,“今天中午約好了去爬蓮花山啊!”(笑)(注:蓮花山為深圳市最著名公園,因山頂有***塑像而聞名)等到那個時間,那個人的朋友沒來,他自己就先走了。他的小孩在門外玩。后來那個人的朋友來了問小孩:“你爸爸哪去了?”小孩說我爸爸走了。那個人就很生氣,說怎么約好了又走了。小孩說跟你約好了,你沒來,所以走了。
我給大家印了教參,教參上有的內容我就不講了。教參上面提到誠信問題,實際上這故事雖然講了誠信問題,但更主要講的是個性,一個人的個性,率性而為。中國文人,魏晉以來,對《世說新語》無比迷戀。為什么迷戀呢?為什么成為他們的夢想,今天我們要探討這個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大家這么小的年齡知道《世說新語》是個什么東西,里面有什么內容,里面的人物有什么性格特點,以“一斑窺全貌”,以《詠雪》這篇課文為例來看《世說新語》的那個時代和人們的精神風貌,為什么到現在還有那么多的知識分子還在追求那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希望大家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產生對《世說新語》這本書的興趣。這是我們今天要達到的主要目的。
這是開頭話。下面大家把教材打開。找個同學在網上搜索一下《世說新語》有什么特點——哪個同學敢上來搜索?好,這個小同學。很可愛!(笑聲)讓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可愛?(笑聲)
(女生1上臺操作電腦。)
師:不著急。唉,對了,然后怎么搜索?
(女生1接著操作)
師:好快啊!不著急。找一篇文章出來看看,大家看屏幕。
師:找出一兩句話,看看為什么那么多文人迷戀《世說新語》?要不找一篇文章“世說新語的藝術特點”,加幾個關鍵字上去搜索?
(一男生舉手要求上來,師示意他上來。)
生5:小弟獻丑了。(哄堂)
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笑聲)
(師生合作上網找資料。下面學生專心致志地看,小聲提示)
師:好,謝謝你們。“芝蘭玉樹”,說一個小伙子長得很英俊,常用“玉樹臨風”的這個詞就是從《世說》中來的。屏幕不太清晰,但由于時間關系,就不再上網搜索了。大家看看教參,能不能找出一些介紹《世說新語》成就或特點的一兩句話呢?找到了,劃一劃。哪個同學找到了?(生默讀,作記號)
有的同學在劃魯迅的話。有關資料里魯迅先生的經典評價,看到了沒有?(生默讀、作記號。)
(師板書“千古文人《世說》夢”)
師:好的,你把魯迅的話念一下。
生6:魯迅曾指出這種清淡……
師:清談!
生6: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治,而一變為專談名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卻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師:請坐。這是魯迅先生介紹《世說新語》的一個背景。“名士底教科書”——實際上這個“底”字就是我們今天用的“的”,當時魯迅寫這些話的時候,“的”“底”以及“的”“地”“得”還沒有完全分工。
教參還沒有將《世說新語》基本特點很明晰地表述出來。千古文人之所以有《世說》夢,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個原因剛才我們已經說了,《世說新語》里面描繪的貴族特別是知識分子的個性化精神生活,等會我們就要看一些《世說新語》的文章了解一下。第二個就是它的語言很精煉,但是非常有味道。今天我們就跟同學們一起來研究、揣摩、品味一下它的味道。
那么,下一個環節我們就來讀一讀《世說新語兩則》第一篇《詠雪》。大家先自由地朗讀兩遍,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另外看看這篇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現在大聲朗讀,好不好?
(生自由朗讀。師板書“——《世說》欣賞:以《詠雪》為例”)
師:大家齊讀一下,《詠雪》預備起。
(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好,現在大家再自由地把它背下來,再讀。
(生自由朗讀背誦)
師:它只有七十一個字,標點不算。
(師到生旁指導念生字。)
師:同學們,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來齊背一下。好不好?背不下來的時候,可以看看書,盡量不看書。《詠雪》預備起。
(生齊背《詠雪》)
師:連滾帶混地背下來,還可以!當堂背下來,不錯!哪個同學能不看教材說說,里面寫了幾個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生7:有三個人,一個是謝太傅,另一個是他的兒子。
生8:文章說了三個人,一個是謝太傅,謝安,一個是他哥哥的兒子。
師:他哥哥的兒子叫什么?
生8:文章里面寫的是胡兒,是謝朗。
師:他們是什么關系啊?
生8、:謝朗是謝安哥哥的兒子。(笑聲)
師:我是說他們倆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8:是叔侄關系,另一個人是他長兄的女兒謝道韞。
師:也就是他侄女。
生8:謝道韞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師:王凝之是誰的兒子?
生8:是王羲之的兒子。
師:王羲之是誰啊?是不是賣肉的啊?(笑聲)
生8:是寫字的!是書法家!
師:剛才第一個同學說謝朗是謝安的`兒子說錯了。“與兒女講論文義”。注意這句話中的“兒女”是子侄晚輩的意思,跟我們今天現代漢語不一樣。學文言文要注意它在詞語、詞匯上跟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現代漢語一般雙音詞多,如“我們”是兩個字,“他們”是兩個字,而文言文多用單音字來表達,一個字是一個詞情況多,如“妻子”在文言文中就表示兩個詞,而我們今天是一個詞。如文中的“兒女”是指“子侄晚輩”的意思。剛才同學們的答案綜合起來就較為準確。所以我們學習既要聰明又要仔細。這是第一個環節,第二個環節我們大家一起來“注一注課文”,文章已經有注了,但是我們根據自已體驗來補注一下課文,同桌之間交流一下。譬如你覺得這個字要注一下,就作下記錄。
師:同桌交流一下,不懂的可以查查字典。這位同學你說說你補充注了哪些字?
生9:我注的是“兄子”,是兄弟的兒子。
師:準確點說是哥哥的兒子。你注的是什么呢?
生10:我注的是“雪驟”,意思是“下得很大”。
師:“雪下得很大很急”更準確。
生11:我注了三個地方,一個是“謝太傅”,一個是“未若”,還有一個是王凝之。我覺得有必要認識一下。
師:那就什么時候和他們認識一下!(笑聲)
生12:我注的是“公欣然曰”的“公”,指的就是謝太傅。
師:除了注的這些詞,還有沒有不懂的詞?哪個同學來說一下?
(生齊說沒有)
師:沒有,好!那“補注課文,疏通文意”這環節我們就到此為止了。下面我們來揣摩品味一下這篇課文。這有幾個思考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課文寫了三個人物,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兩個人物,一個是謝安,一個是謝道韞,那么他們各有什么性格特點?《世說新語》寫的是真人真事,但可以當作小說看,這篇課文可以課做事是短篇小說性質的,中國古代小說跟西方不一樣。西方注重心理描寫,濃彩重墨地寫心理活動,而我國小說如《紅樓夢》很少直接的心理描寫,常常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暗示心理。比如說賈寶玉挨打了,薜寶釵去看他的時候就說:“要好好讀書,以后考大學,出來當處長多拿工資。”林黛玉從后門進去眼睛腫得像核桃,說明她哭了。當賈寶玉屁股挨打時,她是很心痛的,最后千言萬語都化作一句話:“你可都改了吧。”很復雜的心理就通過這一句話表現出來了。《世說新語》是影響了后面的《紅樓夢》作品風格。因此我們這篇課文也有這特點。我們要了解人物性格,就要揣摩里面的人物心理。好,思考這問題:你認為這兩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
生13:我覺得謝安有教育家的風范,陶冶了晚輩的情操。
師:“陶冶”這詞用得好。
生13:謝道韞比較聰明。
師:她不是比較聰明,是很聰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為數很少的著名女詩人。
生13:哦,她冰雪聰明,很富有詩意。
師:冰雪聰明是不是很聰明的意思?這個詞……(笑聲)
生14:我覺得謝安他比較開朗。謝道韞有點謙虛。
師:比較開朗?為什么這樣說?
生14:公大笑樂。
師:很多人都大笑。我也大笑,可我覺得自己還不夠開朗。(笑聲)
生15:他聽到謝道韞的比喻很高興,看出他很開朗。
師:一家之言。
生16:我覺得謝安很慈祥,因為他聽到晚輩回答問題好的時候,就大笑,很象慈祥的老爺爺一樣。(笑聲)我看電視劇、書中描述的慈祥的爺爺對著孫子們、兒女們都這樣。
師:生活中往往不是這樣子,我們常被爸爸媽媽罵。(笑聲)
生16:我覺得謝道韞特別有才華,她很善于用比喻,想象力很豐富。
師:你想象力也很豐富!(笑聲)
生17:我覺得謝安很樂觀,因為課文前面寫他很愉快地說“白雪紛紛何所似?”,后面又大笑。說明他很樂觀。
師:那以后我們要常大笑,那是樂觀!(笑聲)這個問題比較難,因為文章沒寫性格特點,要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去揣摩。我們要了解謝家的背景,這個家族在中國歷史上可不平凡,剛才已經說了一下。
(師展示投影:李白的詩“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暫因蒼生起,談笑靖胡沙”)
師:李白是誰也看不起的,但他只看得起謝家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暫因蒼生起,談笑靖胡沙”,李白是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但他卻對謝安佩服得五體投地。
(師展示投影:謝靈運、謝脁、李白的詩)
師:謝家還有幾個后輩,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很有名的。如大小謝,謝脁以及他的叔叔謝靈運,謝靈運開創山水詩,山水詩一派就是他們家所開創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靈運所寫,很有名!后面的“景仄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是謝脁寫的,清華大學的名字就從這來的。“水木湛清華”描繪的是傍晚時候,鳥飛到樹林中唱歌,水很清,湛藍湛藍的,旁邊的樹木的倒影映到水中。“一生低首謝宣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我吟謝脁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這些詩句可以知道李白非常推崇謝家祖先及謝靈運、謝脁兩位詩人的。我們再看一些文章,寫謝安的,作為旁證,來了解下謝安這個人物。
(師展示投影: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旺),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悅),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歸。于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世說·雅量》)
師:(師邊讀邊譯文章)可以知道這個人氣量大,很鎮靜!你看他在下圍棋聽到前方捷報的時候:
(師展示投影:
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語,徐相局。客問淮上利害。大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于常。——《世說·雅量》)
師:(師邊讀邊譯文章)這么大的喜訊,他還那么地鎮靜!當然后來他去朝廷報喜訊的時候,把他的高跟鞋跑掉了。(笑聲)
(師展示投影:
謝公夫人幃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暫見便下幃。太傅索更開,夫人云:“恐傷盛德。”——《世說·雅量》)
師:當然他還有一個特點是比較多情,(師邊讀邊譯文章)愛看婢女表演。夫人不讓看,說再看說明你花心了。(笑聲)
師:剛才通過看文章,大家可了解到謝安是一個很有城府、氣量很大的一個人。所以他大笑跟這些有關。下面我再順便介紹一下王羲之被招女婿的一個故事,也是《世說新語》里的一個故事。
(師展示投影: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導)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王東廂房。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王羲之小字)。因嫁女焉。——《世說·雅量》)
師:(師邊讀邊譯文章)這就是后來我們說的“東床快婿”的來歷。我估計這是王羲之他設計好的,可能是他早就看上那家的女孩子,別人都去爭,他在旁邊故意要搞另類、個性化的動作,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笑聲)這男同學也要學學。(哄堂)
(師再展示投影: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乎?”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世說·賢媛》)
師:(師邊讀邊譯文章)看來中國文化有這個特點,有時候好事不要做,壞事也不要做。什么也不做為好!可現在不行,不然四個現代化誰搞啊?(笑聲)
(師展示投影:
王凝之謝夫人繼往王氏。大簿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悅)。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王羲之)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大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謝尚)、中郎(謝據);群從兄弟。則有封(謝韶)、胡(謝朗)、遏(謝玄),衷(謝淵)。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世說·賢媛》)
師:(師邊讀邊譯文章)王郎怎么差勁呢?他天天在家練***功。(笑聲)指當時一種宗教。謝道韞是很有才華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會跳舞。晚上她想唱卡拉OK,王郎他又不陪她。(笑聲)王郎一點情趣都沒有,整天就會打坐。所以謝道韞覺得精神生活很枯燥。你看她跟一般的封建女性是不一樣的。就如我們作品當中胡兒講了以后,她馬上說“不如”。這就很不象封建社會的一般女性。
我們舉了那么多的例子。謝安是很有個性的,很有城府的。謝道韞是另外一種個性化,跟后來的封建社會女性及其它小說里提到的女性形象性格不大一樣。這就是我們品談出來這兩個人物的不同特點。究竟怎么概括呢?這就留給大家課后去概括。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這篇文章只有七十一個字,但是味道很濃很足。大家回家以后把它改寫。先把它改寫成現代文,也就是先翻譯,然后在該擴充的地方擴充。比如說開頭的雪景可以多寫一點,人物心理活動補充進去。另外可能不排除旁邊還有其他的人物沒寫,我們可以加寫。重要的是把“謝安的大笑”——“他為什么大笑”,“他笑誰”——這些寫清楚。他為什么不直接說謝道韞的好?因為封建社會比較顧及男孩子的尊嚴。或許在今天的中國家庭里這種現象還有。這些內心活動都要把它寫出來。
今天我給這課取的名字是“千古文人《世說》夢”。夢的是什么東西呢?夢的是人活得很有味道:人們追求按照自己希望的那種境界生活,也就是“率性而為”。此外,《世說新語》的語言很有味道。最后我們再把這篇課文來齊讀一遍,回味一下。《詠雪》,預備讀。
(生滿含深情地齊讀課文)
師:我們剛才說到《世說新語》里的很多行為方式也影響了不少現在的人。比如剛說的章校長和教育部長的故事。教育部長遲到了,他就可以走了。老師我就不行了,一個科長來了,老師我都不敢走。所以大家要好好讀書,讀到有一天,局長或部長遲到了,你可以走了。那就是讀書讀得很好了,讀到家了。你們總有那么一天的!
這節課的一個作業就是改寫《詠雪》,把里面一些你覺得很有味道的地方把它擴寫出來,這是為了加深理解。第二個作業就是大家去深圳書城買一本書《世說新語譯注》,有空時跟爸爸媽媽一起讀一讀,欣賞一下。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好,雖然有不少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能好好展開了。但是同學們不錯,一個個象《世說新語》里面的人物,芝蘭玉樹,長得很帥氣。謝安就說過他們家的人長得都很漂亮,喜歡讀書,喜歡文學,喜歡山水,謝安小時候有個軼文趣事,有一天,早上起來,洗臉后照鏡子,越看越漂亮。(笑聲)然后不禁感嘆:“我爸爸竟生出如此漂亮的一個兒子!”(笑聲)你們就是這樣,很漂亮!
師:好,下課!謝謝大家!
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
(全場熱烈掌聲)
附:
千古文人《世說》夢——關于《〈世說〉欣賞:以〈詠雪〉為例》一課的幾點想法
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
(20xx年9月14日記:本課做課時間是20xx年12月4日,地點在深圳市翠園初中部。全市千余名中學語文教師聽了課,反響是很大的。這篇文章是講課當天發給聽課老師的。最近,因北京有老師在關注喜歡這個課,故重掛到語文味網“少堂文存”欄,未修改。)
可以肯定,今天這節《世說》欣賞,產生不了去年《荷花淀》一課(20xx年4月11日于深圳中學)那樣的效應了。實話說來,我這輩子恐怕也難以跨越那片沁人心脾的“荷花淀”了。雖然如此,本人仍希望今天這節《世說》欣賞課,不要讓大家太失望。
下面講幾點想法。
一、為什么舍《社戲》而講《世說》?
語文課難講,《世說》則更難講。
最近我聽了一節由一位優秀的年輕女教師主講的《世說新語.詠雪》,我覺得,她太年輕了,似乎缺少講好《世說》的經歷和閱歷。從課堂現象看,執教者似乎只讀懂了《詠雪》文字的表面。與此同時,又看了一堂《陳太丘與友期》的教學實錄(人教社課改教材《教師教學用書》所附的光盤),是一位優秀的中年女教師主講的,我以為,她也未深入《世說》的精髓,沒有講出《世說》的味道來,用王國維的話說,“隔”,“隔”得很。與不少青年教師交談教材中的《世說》篇章,總的感覺是:似乎有不少青年教師在膚淺地教《世說》。不過話說回來,要求一線教師很深入的理解文本,是不現實的。順便說一下,就連人教社編寫的《教師教學用書》中關于《世說新語二則》的教學參考資料,我個人以為,其編寫者對《世說》的認識也是比較膚淺的,對《世說》的審美鑒賞很低級。
因此,我把原定講魯迅的《社戲》的計劃,改為講《世說》。
我也不大懂《世說》。不少朋友勸我別講《世說》,有的朋友甚至說:“有去年那堂《荷花淀》墊底,近幾年不必再講了。”言外之意是超不過《荷花淀》就不要講了。
感謝朋友們的好意。不過,《荷花淀》雖是我的“代表作”,我也不能只吃老本啊,要立新功么。再說,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而要把做的事情當會事,如此就不怕在做事時丟人,也許就能做出一點事來。
因此,我想碰一下硬,我的工作要求我們要研究教學中的難題,我的性格也要求我碰硬。
二、如何把《世說》教(學)出《世說》味?
《世說》是我國文化史上一部影響極其深廣的偉大著作,它的偉大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無與倫比的。北大陳平原教授寫了一部研究金庸武俠小說的專著,名叫《千古文人俠客夢》,實際上,在中國古代,自魏晉以降,千古文人還有一個《世說》夢。千古文人為什么有《世說》夢?換言之,千古文人為什么喜歡《世說》?我以為,講清這個問題,也就講出了《世說》的味道。
我把這個問題作為本課的突破口(具體設想請看課),所以課題叫《千古文人<世說>夢》。
但是,要講出《世說》的味道,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積淀,文、史、哲要真正打通。我功底不夠,但勉力為之。
另外,學生太小,如何引導孩子們領略經典的味道,是一大挑戰。
三、淡淡妝,天然樣: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抓語言
“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要濃郁,要純正,要清新,要持久。”(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給語文味網站的題詞。)但現在有一種傾向,就是把語文課上得花里胡哨的,教師不引導學生在語文本身上下功夫,而是過多地使用一些非語文手段(偶爾使用一點是可以的);有的老師不把功夫用在鉆研文本上,對文本把握不夠,于是就用討論對付(還美其名曰“自主、合作、探究”),或過多的用音樂歌曲煽情(還美其名曰“情感激發”)。著名美學家孫紹振教授在給語文味網站題詞時對這種語文的異化現象批評得很重很重。
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并不是提倡膚膚淺淺、隨隨便便地教語文。我們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抓語言,教出思想,教出情感,教出智慧,教出對語言的敏感,教出對文化的鐘情,少搞點花架子,多出點語文味。
我以為,不敢講公開課的教研員,不會是一名優秀的教研員(當然也不能反過來說:敢講公開課的教研員就一定是優秀的教研員。)。我自己也不優秀,但“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我曾經多次在語文教師大會上承諾過:只要我在深圳市中學語文教研員這個位置上,我就要每年至少上一次大型公開課(以后逐步過渡到一學期上一次)。我被招聘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快4年了,已講了3堂公開課,今天是第4節。我為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而自豪。
我希望這節課上完后,學生產生了讀《世說》的興趣,教師的教學受到一些啟發。
希望如此。
由于名師工程以及讀書月等工作忙得一塌糊涂,我只是到12月2日晚上,才開始靜下來備這節課的,因此肯定會有不少問題,請大家多批評。講的可以,我下次再接再厲,講得不好,我屢敗屢戰,下次再來!
【詠雪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詠雪的作文11-25
《詠雪》原文及翻譯10-08
詠雪原文及翻譯10-04
詠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劉義慶《詠雪》翻譯及常析10-17
《背影》課堂實錄09-06
《論語》課堂實錄03-14
《比尾巴 》課堂實錄03-15
《貓》課堂實錄03-11
《白鵝》課堂實錄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