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通用7篇)
時間稍縱即逝,充滿意義的實習生活結束了,這段時間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吧,這時候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實習報告了!你想好怎么寫實習報告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 1
一、機電設備拆裝實習目的
機電設備拆裝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通過對機械典型部件的拆裝與測繪,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機械典型部件的布局方式、傳動關系、連接方法等,從而加深對機械類專業課的理解和應用。通過對機械典型部件的拆裝與測繪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機械典型部件內部具體結構的理解,學會使用各種工量具,并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勤于思考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學目標有
(一)知識掌握點
1.通過機床典型部件拆裝訓練了解機床典型部件的結構及傳動方式,零部件的`作用及連接方式。
2.提高識圖能力。
3.熟悉裝配的概念及部件的拆裝方法。
(二)能力訓練
1.熟練掌握常用裝配工具的使用
2.基本掌握零部件拆裝的操作方法。
(三)素質培養
培養同學嚴謹、細致工作的態度,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
二、實習方式及場所
本實習內容由老師完成基本內容講解和學生分組實踐操作兩部分組成,基本內容講解和拆裝實習地點選擇在西安石油大學機械拆裝實驗室、,集中授課;學生分組交叉進行。
物質準備
1.設備:拆裝用多種變速箱
2.工具:扳手類、旋具類、拉出器、手錘類、銅棒、襯墊、彈性卡簧鉗、油池、毛刷
3.材料:棉紗、柴油
三、實訓基本內容
1.數控銑床(精雕cnc雕刻機)組成、布局及其主要技術參數;
2.數控銑床的安全操作規程;
3.機床操作面板與控制面板及其按鈕使用;
4.工件、刀具安裝及調整,對刀,建立工件坐標系等及其注意事項;
5.實訓用數控銑床的特殊指令與常用指令及其使用方法;
6.程序的輸入與編輯及注意事項;
7.會使用精雕軟件進行編程、對簡單零件數控的加工的手動編程、自動編程和印章和浮雕雕刻的自動編程、參數選定和仿真加工
8.簡單零件的加工和印章的雕刻的操作
三.數控機床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1.概念----數控、數控機床與數控加工
數字控制:是以數字化信號對機構的運動過程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簡稱為數控(nc)。
數控機床:指應用數控技術對加工過程進行控制的機床。
數控加工:泛指在數控機床上進行零件加工的工藝過程。
2.數控加工的特點(優點)
數控機床與普通機床比較:數控機床在普通機床基礎上增加了對機床運動和動作自動控制的功能部件,使數控機床能夠自動完成對零件加工的全過程。
1)加工精度高,加工質量穩定
①數控機床的機械精度高
②數控機床的控制精度高(0.001mm/p)
③無人為誤差,加工的一致性好
2)數控加工的生產效率高
①極大地縮短加工的輔助時間(快速行程、自動換刀)
②免劃線工序
③粗、精加工一次裝夾完成
④無需中途停車檢測
3)對加工對象的適應性強.
單件、小批生產易于獲得好效益
4)易于實現cad/cam一體化及構成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
四.精雕機的特點:
一般認為精雕機是使用小刀具、大功率、小吃刀量、高速進給、高速主軸電機的數控銑床。國外并沒有精雕機的概念,加工模具他們是以加工中心(電腦鑼)銑削為主的,但加工中心有它的不足,特別是在用小刀具加工小型模具時會顯得力不從心,并且成本很高。國內開始的時候只有數控雕刻機的概念,雕刻機的優勢在雕,如果加工材料硬度比較大也會顯得力不從心。精雕機的出現可以說填補李兩者之間的空白。精雕機既可以雕刻,也可銑削,是一種高效高精的數控銑床。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 2
精雕機和雕刻機、雕銑機、加工中心(電腦鑼)在外觀結構上都非常類似,下面就四者進行比較分析:
從概念上講:
加工中心:港臺、廣東一帶稱之為電腦鑼,是帶有刀庫和自動換刀裝置的一種高度自動化的多功能數控機床。第一臺加工中心出現在1958年的美國。它可以實現了工件一次裝夾后即可進行銑削、鉆削、鏜削、鉸削和攻絲等多種工序的集中加工,功能特別強調“銑”。
雕刻機:它主軸轉速高適合小刀具的加工,扭矩比較小,著重于“雕刻”功能,例如木材(專門加工木板的稱為木雕機)、雙色板、亞克力板等硬度不高的板材,不太適合強切削的大工件。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打著雕刻機旗號的產品都是為加工工藝品為主,成本低,由于精度不高,不宜用于模具開發;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晶片雕刻機。
精雕機: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精確雕、也可銑,雕刻機的基礎上加大了主軸、伺服電機功率,床身承受力,同時保持主軸的高速,更重要的是精度很高。
雕銑機:雕銑機注重雕和銑,是介于精雕機和加工中心之間的過渡機型。相比精雕機,其優點是機器剛性更強,加工效率更高、功率大、適合做軟金屬的快速、重型切削。相比加工中心優點是:加工軟金屬如銅、鋁的速度更快、鋼模的`精加工速度效率更高。其缺點不宜進行大型工件的開粗、重切削。雕銑機還向高速發展,一般稱為高速機,切削能力更強,加工精度非常高,還可以直接加工硬度在hrc60以上的材料,一次成型。
從外觀體積上講:
加工中心體積最大,大型的1690型機體積在4m*3m,小型的850型機也在2.5m*2.5m;精雕機次之,比較大型的750型機一般在2.2m*2m;雕刻機最小。
從機械結構上講:
加工中心一般采用懸臂式,精雕機和雕刻機一般多用龍門式架構,龍門式又分為棟梁式和定梁式,目前精雕機以定梁式居多。
從指標數據上講:
主軸最高轉速(r/min):加工中心8000;雕精雕機最常見240000,高速機最低30000;雕刻機一般與雕銑機相同,用于高光處理的雕刻機可以達到80000,一般不用電主軸而是用氣浮主軸。
主軸功率:加工中心最大,從幾千瓦到幾十千瓦都有;精雕機次之,一般在十千瓦以內;雕刻機最小。
切削量:加工中心最大,特別適合重切削,開粗;精雕機次之,適合精加工;雕刻機最小。
速度:由于精雕機和雕刻機都比較輕巧,它們的移動速度和進給速度比加工中心要快,特別是配備直線電機的高速機移動速度最高達到120m/min
精度:三者的精度差不多。
從加工尺寸上講:工作臺面積可以比較好的反應這個。國內加工中心(電腦鑼)最小的工作臺面積(單位mm,下同)在830*500(850機);精雕機的最大的工作臺面積在700*620(750機),最小的是450*450(400機);雕刻機一般不會超過450*450,常見的是45*270(250機)。
從應用對象上講:
加工中心用于完成較大銑削量的工件的加工設備,大型的模具,硬度比較的材料,也適合普通模具的開粗;精雕機用于完成較小銑削量,小型模具的精加工,適合銅工、石墨等的加工;低端的雕刻機則偏向于木材、雙色板、亞克力板等硬度不高的板材加工,高端的適合晶片、金屬外殼等拋光打磨。
一般認為:加工中心、精雕機既可以做產品,也可以做模具,雕刻機只可以做產品。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 3
一、實習基本信息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學校機電實訓中心
實習設備:三相異步電動機、齒輪減速器
實習目的:通過親手拆裝機電設備,深化對設備結構、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拆裝流程與工具使用方法,提升實操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二、實習內容與過程
本次實習分為“理論學習”與“實操拆裝”兩個階段。前期,老師通過圖紙講解和實物演示,詳細介紹了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定子、轉子、軸承、端蓋等核心部件,以及齒輪減速器的箱體、齒輪、軸、鍵等零件的連接方式和作用——比如電動機定子繞組通電產生磁場,轉子在磁場作用下轉動;減速器通過齒輪嚙合降低轉速、增大轉矩。
實操階段,我先從電動機拆裝入手。按照“先外后內、先易后難”的原則,第一步用扳手卸下電動機的地腳螺栓和端蓋螺絲,過程中遇到螺絲生銹難以擰動的問題,在老師指導下用潤滑油浸潤后順利解決。打開端蓋后,小心取出轉子,觀察到定子繞組采用星形連接方式,轉子上的硅鋼片疊壓緊密。拆卸軸承時,需用拉馬工具固定軸承內圈,緩慢用力將其從軸上拉出,避免蠻力導致零件變形。
在齒輪減速器拆裝中,難點在于齒輪與軸的配合結構。卸下箱體上的緊固螺栓后,打開箱蓋,發現箱內齒輪通過平鍵與軸連接,軸的兩端由滾動軸承支撐。拆卸時,需先取下軸承端蓋,再用銅棒輕敲軸的端部,使軸與齒輪、軸承分離。同時,我還注意到箱體內有潤滑油殘留,老師解釋這是為了減少齒輪嚙合時的摩擦與磨損,這讓我對設備潤滑的重要性有了直觀認識。
三、實習收獲與體會
此次實習讓我突破了“紙上談兵”的局限。過去在課本上只能死記硬背的“零件名稱”,通過親手觸摸、拆卸,變成了清晰的“結構認知”——比如親眼看到平鍵如何實現齒輪與軸的周向固定,比單純看圖紙更易理解。同時,我掌握了扳手、拉馬、游標卡尺等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了根據零件結構選擇合適的拆裝順序,避免因操作不當損壞設備。
更重要的是,我體會到機電設備拆裝的“嚴謹性”:每一個螺絲的.擰緊力矩、每一個零件的安裝方向,都直接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比如回裝電動機時,若端蓋螺絲擰緊力度不均,會導致轉子與定子摩擦,引發設備故障。這讓我明白,機電行業的“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對細節的極致把控上。
四、實習不足與改進
實習中,我也暴露了諸多問題:一是對部分零件的作用理解模糊,比如拆卸減速器時,未能第一時間認出“軸肩”的定位作用;二是工具使用不夠熟練,用拉馬拆卸軸承時,因用力角度不當導致軸承輕微劃傷。后續我會加強對機械零件結構與功能的學習,多進行工具實操練習,提升操作的熟練度與精準度。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 4
一、實習基本信息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校企合作機電企業車間
實習設備:小型離心泵、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實習目的:深入企業實際生產場景,學習工業級機電設備的拆裝規范,掌握設備維護與故障排查的基本思路,了解企業對機電技術人員的實操要求。
二、實習內容與過程
不同于學校實訓,企業車間的實習更注重“標準化操作”。進廠第一天,師傅就強調了“安全規程”:必須穿戴勞保服、勞保鞋,使用工具前需檢查是否完好,拆裝設備時需切斷電源、掛“禁止合閘”警示牌。
本次實習的核心設備是小型離心泵——它由泵體、葉輪、泵軸、密封裝置、軸承等部件組成,用于輸送液體。拆卸時,第一步先拆除進、出水管路,再卸下泵體與泵蓋的`連接螺栓,打開泵蓋后,看到葉輪通過鍵與泵軸連接,軸的一端與電動機聯軸器相連,另一端由填料密封裝置密封。拆卸密封裝置時,師傅特別提醒“填料不能壓得過緊或過松”,過緊會加劇軸的磨損,過松則會導致液體泄漏。
在減速器拆裝中,我遇到了“齒輪嚙合間隙調整”的難題。回裝時,發現齒輪轉動不順暢,師傅用塞尺測量齒輪側隙,發現間隙過小,指導我通過調整軸承端蓋的墊片厚度,將間隙控制在0.2-0.3mm之間,最終解決了問題。此外,師傅還帶我們觀察了車間里的設備維護記錄,講解了“定期拆裝檢查”對預防設備故障的重要性——比如通過檢查軸承磨損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更換零件,避免設備“帶病運行”。
三、實習收獲與體會
在企業的實習讓我感受到“理論與實際生產的差距”。課本上的“零件配合”“間隙調整”等知識點,在實際操作中需要結合經驗與工具精準把控。比如離心泵的密封裝置安裝,不僅要掌握結構原理,還要通過反復練習找到合適的填料壓緊力度。同時,企業對“效率”與“安全”的重視也讓我印象深刻:每一步拆裝都有標準流程,既保證了設備組裝后的精度,也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通過與師傅的交流,我還了解到機電技術人員不僅要會“拆裝”,更要會“診斷”——從設備運行的異響、振動中判斷故障位置,這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操經驗。這讓我明確了后續學習的方向:既要鞏固專業知識,也要多參與實操,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實習不足與改進
實習中,我在設備故障排查方面幾乎毫無經驗,面對離心泵轉動異響,無法快速判斷原因。此外,對企業常用的“精密測量工具”(如千分尺、百分表)使用不夠熟練。后續我會主動學習設備故障診斷案例,利用課余時間練習精密工具的操作,提升綜合技術能力,為今后進入企業工作做好準備。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 5
一、實習基本信息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學校機電綜合實訓車間
實習設備:臥式車床主軸箱、三相異步電動機
實習目的:以團隊形式完成復雜機電設備的拆裝任務,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與分工協作意識,同時深化對機械設備傳動系統的理解。
二、實習內容與過程
本次實習以4人小組為單位,拆解臥式車床主軸箱——這是車床的核心部件,包含主軸、傳動軸、齒輪、離合器、軸承等數十個零件,結構復雜,需要團隊分工配合。我們小組通過討論,明確了分工:1人負責記錄拆裝順序、繪制零件位置草圖;1人負責工具管理與零件擺放;2人負責實際拆裝操作,互相配合。
拆解前,老師先通過動畫演示了主軸箱的傳動路線:電動機通過皮帶輪帶動輸入軸,輸入軸通過齒輪嚙合將動力傳遞給中間軸,最終帶動主軸轉動,離合器則用于控制主軸的正反轉。正式拆解時,我們先卸下主軸箱的側蓋,露出內部的齒輪傳動系統。由于零件數量多,負責記錄的.同學全程用手機拍照、畫圖,標注每個齒輪的安裝位置和朝向——比如某個雙聯齒輪的齒面朝向,若安裝反向會導致傳動卡頓。
在拆卸主軸時,遇到了“主軸與軸承過盈配合”的難題:主軸兩端的圓錐滾子軸承與軸緊密貼合,單人無法拉動。我們兩人合力固定主軸,一人用拉馬卡住軸承內圈,另一人緩慢轉動拉馬手柄,同時用銅棒輕敲主軸端部,在兩人配合下順利拆下軸承。拆卸離合器時,需先取下撥叉,再小心取出摩擦片,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記錄的順序擺放零件,避免混淆。
回裝階段是更大的挑戰。由于零件多,稍有疏忽就會裝錯。我們對照草圖,從“最內側零件”開始逐步回裝:先將軸承安裝到主軸上,再將主軸裝入箱體,接著依次安裝中間軸、齒輪、撥叉等零件。安裝齒輪時,需要調整齒輪的嚙合間隙,我們用塞尺測量,確保間隙符合要求。在安裝離合器摩擦片時,因記錯順序導致無法正常切換正反轉,通過查閱記錄的照片和草圖,才發現是摩擦片的正反方向裝反,糾正后問題得以解決。
三、實習收獲與體會
此次團隊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協作”的重要性。臥式車床主軸箱的拆裝,僅憑個人力量難以完成——從零件記錄到實際操作,每個環節都需要團隊成員互相配合、互相補位。比如在拆卸重部件時,若沒有同伴的協助,不僅效率低,還可能損壞零件。同時,“溝通”是團隊協作的核心:遇到問題時,我們通過及時討論找到解決方案;分工明確則避免了重復勞動,提升了拆裝效率。
此外,我對機械設備的“傳動系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過去在課本上難以理解的“主軸箱傳動路線”,通過親手拆解,看到齒輪、軸、離合器的配合方式,瞬間變得清晰易懂。這也讓我明白,復雜機電設備的拆裝,不僅需要實操能力,更需要“系統性思維”——要了解各部件的關聯關系,才能按正確順序完成拆裝。
四、實習不足與改進
實習中,我們小組曾因“分工細節不明確”導致效率降低:比如工具管理同學未及時將所需扳手遞到操作人員手中,耽誤了時間。此外,面對突發問題(如零件裝反),初期缺乏快速解決的默契。后續團隊合作中,應提前細化分工流程,明確每個環節的銜接節點,同時加強應急問題處理的溝通演練,提升團隊協作的流暢度。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 6
一、實習基本信息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某機械制造企業設備維護車間
實習設備:液壓千斤頂、齒輪變速箱、三相異步電動機
實習目的:結合企業設備維護實際需求,學習機電設備“拆裝-檢查-維護-調試”的全流程操作,掌握零件磨損檢測、設備潤滑保養等實用技能,了解設備維護的行業標準。
二、實習內容與過程
本次實習圍繞“設備維護”展開,不再是單純的“拆解與組裝”,而是加入了“零件檢測”“故障排查”“保養維護”等環節。企業師傅告訴我們:“機電設備的拆裝,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和修復,讓設備恢復正常運行,延長使用壽命。”
在液壓千斤頂拆裝中,我們先按照流程拆解:卸下頂蓋螺絲,取出活塞桿,觀察到缸體內的密封圈和單向閥——千斤頂能頂起重物,核心是通過單向閥控制液壓油的流向,密封圈則防止液壓油泄漏。拆解后,師傅要求我們對零件進行“狀態檢查”:用游標卡尺測量活塞桿的直徑,查看是否有磨損;檢查密封圈是否老化、變形;觀察單向閥閥芯是否有劃痕。我發現其中一個千斤頂的密封圈已出現裂紋,師傅說這是導致千斤頂“泄壓”的主要原因,更換新密封圈后,千斤頂恢復正常使用。
齒輪變速箱的實習重點是“潤滑與磨損檢測”。拆解變速箱后,我們先清理箱內殘留的潤滑油,觀察齒輪齒面的磨損情況:正常磨損的齒面光滑,而過度磨損的齒面會出現“點蝕”(小凹坑)或“膠合”(金屬粘連)。師傅用齒厚游標卡尺測量齒輪的齒厚,判斷磨損程度是否在允許范圍內。同時,師傅講解了變速箱的潤滑規范:需根據季節和設備轉速選擇合適粘度的齒輪油,加油量要控制在油標刻度之間,過多會增加阻力,過少則無法起到潤滑作用。
在電動機維護中,我們學習了“軸承保養”:拆卸軸承后,用煤油清洗干凈,檢查滾珠和滾道是否完好,然后涂抹潤滑脂(鋰基潤滑脂),涂抹量以填滿軸承內部空間的1/2-2/3為宜,過多會導致軸承發熱。回裝后,我們還進行了電動機的“空載試運行”,用萬用表測量三相電流是否平衡,用手觸摸機殼感受是否有異常振動。
三、實習收獲與體會
此次實習讓我對機電設備的認知從“結構層面”提升到“維護層面”。過去認為“拆裝就是把零件拆開再裝上”,現在明白,真正的技術在于“通過拆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通過檢查密封圈狀態判斷千斤頂故障,通過測量齒輪齒厚評估變速箱壽命,這些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實用技能。
同時,企業對“設備維護標準化”的要求也讓我深受觸動:從零件檢測的.精度標準,到潤滑油脂的型號選擇,再到試運行的參數判斷,每一步都有明確的規范。這讓我意識到,機電設備維護不僅是“技術活”,更是“細致活”,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如潤滑脂涂抹過多),都可能影響設備的運行效率和使用壽命。
四、實習不足與改進
實習中,我在“零件磨損程度判斷”上缺乏經驗,無法快速區分“正常磨損”與“過度磨損”的界限,對部分精密測量工具(如齒厚游標卡尺)的使用也不夠熟練。后續我會系統學習零件失效分析的相關知識,多參與實際檢測操作,熟悉各類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升設備維護的專業能力。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 7
一、實習基本信息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學校機電實訓中心
實習設備:臺鉆傳動機構、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實習目的:通過獨立完成機電設備拆裝任務,檢驗自身實操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二、實習內容與過程
本次實習要求獨立完成臺鉆傳動機構和減速器的拆裝,對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臺鉆傳動機構由電動機、皮帶輪、塔輪、主軸、軸承等組成,通過皮帶傳動和塔輪變速,實現主軸不同轉速的調節。
拆卸臺鉆時,我先切斷電源,卸下電動機防護罩,然后松開皮帶張緊輪,取下三角皮帶。接著拆卸塔輪,由于塔輪與軸采用過渡配合,我直接用錘子敲擊,結果導致塔輪邊緣出現輕微變形。老師看到后,立即制止了我,拿出拉馬工具演示:“拆卸與軸配合的零件,不能用蠻力敲擊,要用拉馬均勻受力,避免零件損壞。”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用拉馬固定塔輪,緩慢轉動手柄,順利將其拆下,同時也記住了“避免蠻力操作”的教訓。
拆解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時,我遇到了“零件混淆”的問題。減速器內有兩根傳動軸,每根軸上裝有兩個齒輪,拆卸后我隨意擺放零件,回裝時發現無法確定齒輪的安裝位置,導致傳動路線無法正常實現。無奈之下,我只能重新拆解,按照“從輸入到輸出”的順序,逐個記錄零件的位置、朝向和連接方式,用手機拍照并標注序號,這才順利完成回裝。
回裝完成后,老師要求進行“空載測試”:啟動臺鉆,觀察主軸轉動是否平穩;轉動減速器輸入軸,感受齒輪嚙合是否順暢。測試中,我發現減速器轉動時有輕微異響,經過檢查,發現是其中一個齒輪的鍵槽與平鍵配合過松,導致齒輪在軸上輕微晃動。我按照老師的建議,更換了稍大尺寸的'平鍵,異響問題得以解決。
三、實習收獲與體會
這次獨立實習,讓我在“失誤”中收獲了寶貴的經驗。從用錘子敲擊塔輪導致零件變形,到零件隨意擺放造成回裝困難,每一個錯誤都讓我深刻認識到“規范操作”和“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機電設備的拆裝,容不得半點馬虎:一個零件的安裝方向錯誤、一個螺絲的擰緊力度不當,都可能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行,甚至損壞零件。
同時,我也體會到“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當減速器出現異響時,我從“零件配合”“齒輪嚙合”等角度逐一排查,最終找到問題根源并解決,這個過程讓我對機械零件的連接方式和設備運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也讓我明白,實操技能的提升,不僅需要學習正確的方法,更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學會從錯誤中總結教訓。
四、實習不足與改進
通過此次實習,我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一是操作不夠規范,對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掌握不牢;二是缺乏“系統性思維”,拆裝前未做好零件記錄和規劃;三是問題排查能力較弱,面對故障無法快速定位原因。后續學習中,我會先熟悉各類工具的使用規范,拆裝前制定詳細的“操作計劃”,并通過學習故障診斷案例和多做實操練習,提升自己的綜合技能,避免再犯類似錯誤。
【機電設備拆裝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汽車拆裝實習報告08-07
拆裝實習報告(精選15篇)12-13
拆裝實習報告(精選10篇)10-15
拆裝實習報告(通用18篇)01-03
拆裝實習報告(通用14篇)01-06
機械拆裝實習報告(精選16篇)06-27
變速器拆裝實習報告01-18
拆裝實習報告(通用10篇)09-21
拆裝實習報告匯總8篇08-08
拆裝實習報告(通用7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