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ǘ┠芰τ柧汓c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ㄈ┑掠凉B透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ㄒ唬┙處熃谭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并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ǘ⿲W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注、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ㄈ┮牲c
這塊琥珀對于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ㄈ┙鉀Q辦法
討論、交流并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質疑
揭題,板題?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ㄧ晔枪糯砂貥渲幕。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五)學生復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ㄒ唬⿵土晫,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于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ǖ谝,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茖W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
。ㄓ懻摵髮W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3?茖W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ㄋ模⿲W生質疑問難
(五)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贾米鳂I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與《學羿》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兩篇文言文,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啟示。本單元的學習目的之一在于引導學生讀書和搜集資料,讀懂課文內容,從中感悟人生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啟示!秲尚恨q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詞,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事的態度。
二、教學主題:
目標明晰的閱讀教學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列子、孔子,引導閱讀《論語》、《列子》。
3、了解先秦諸子,激發學生讀古文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1、讀懂并背誦課文
2、引讀《論語》、《列子》及先秦諸子經典名句
五、設計思路及意圖:
1、讀古文,識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在于讀。因此在設計中,設計了三讀課文。一讀課文,讀正確。在此環節通過學生由讀環節讓學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讀自悟,通過教師檢查讀來糾正字音讀正確,通過教師師范讀來引導學生讀出情感,最后通過齊讀來鞏固初讀效果,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二讀課文,讀明白。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交流,師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來釋疑、激趣,讓課堂充滿古韻、古韻,為本次文言文的學習激發情趣,讓學生對文言文充滿興趣。三讀課文,能背誦。誦讀向來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當堂中落實的效果會更佳。在課堂上運用動作記憶法,男女學生比賽法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熱愛背誦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一節好課不單單在于讀。竇桂梅老師曾說過,一節好課,應當“有文字、有文學、有文化”,因此在整個課堂中又穿插了文字、文學、文化方面的點滴內容,以充實課堂。如“辯”與“辯”的區分,古時“子”概念,“四書”的介紹等。與此同時,在引導學生學文的同時,引導學生識人,通過小練筆“從兩小兒身上,你學到了什么?”與“辯論孔子究竟是智還是不智?”這兩個教學環節,來引導學生客觀認識兩小兒與孔子,并從中有所感悟。
2、學而思,思而辯,長當今智慧。
《兩小兒辯日》是《文言文兩則》中其中的第二則,第一則是孟子的《學弈》!秾W弈》寫的是兩個人跟隨全國最擅長下棋的弈秋學下棋,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結果大不相同。旨在告訴人們學習、做事應當一心一意才能成功的道理。因此為了承接上一則文言文,在本則中也體現學習的思想與方法,那就是要大膽質疑、敢于發表見解,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展開辯論,辨別是非對錯。因此,在本課中,安排了讀論語中名句的環節,用錯字引導學生質疑老師,展開“孔子究竟是智還是不智?”的辯論,就是旨在引導學生要學習兩小兒敢于質疑孔子、質疑權威的精神,并從中增長智慧。
文本并不是單一的存在,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開闊學生視野,開放心態,開發學生思維,建立大語文觀。有人說“要把全世界當教科書,而是不把教科書當世界。”生活處處皆語文,因此在本節課末,安排了朗讀先前諸子的經典名句的環節,意味著本次課程不是結束,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開始。在作業題中,也布置了搜集
“諸子百家的經典名句并背誦”和聽視頻《易中天讀先秦諸子》環節,意在為學生的初中文言文學習做好鋪墊,以及自己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打開一扇大門。
六、教學準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參考《中華上千五百年》、《論語》、《先秦諸子》等有關書籍。
2、了解孔子,熟讀《論語》中的有關語句。
七、教學過程:
。ㄒ唬⒁x《論語》,談話導入:
1、出示課件,學生齊讀《論語》中語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既檢查學生預習準備情況,營造學習氛圍,同時又為后文的學習首次鋪墊)
2、簡要介紹孔子、《論語》及《大學》、《中庸》、《孟子》。出示課件:
。1)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被后人推崇為儒家學派創始人,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圣先師,萬世師表”?鬃拥茏蛹捌湓賯鞯茏影芽鬃蛹捌涞茏拥难孕姓Z錄和思想記錄下來,作成《論語》。與其最為卓出的衣缽繼承者孟子統稱為“孔孟”。
。2)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3、過渡:按我們的共同價值觀來認為,孔子應該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墒,就是這樣一位大圣人,還有人認為孔子不夠智慧,知識不夠豐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小故事,看看孔子究竟是不是一個明智之人?(引導學生在課中質疑,與課文精神相符合,為文章再次鋪墊)
4、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區分“辨”與“辯”。(師故意板書“辨”字,引導學生糾錯,區分“辯”與“辨”,同時培養學生質疑精神,為后文學習第三次鋪墊)
5、簡要介紹列子。談“子”。(“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男子的尊稱)
出示課件:
列子,名列御寇,終生致力于道德學問。不求名利,清靜修道!读凶印肥侵袊糯枷胛幕飞现浼,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學著作的匯編。全書八章,140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共有神話、語言故事120多個。其寓言故事,如《黃帝神游》、《寓言故事》、《夸父逐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都選自此書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它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
。ǘ、學習課文,背誦課文。
1、一讀古文,讀正確。
(1)生自由讀,教師巡堂,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2)生檢查讀,用開火車方式請三名學生讀,教師及時糾正字音。
。3)師示范讀,讀出古文的韻律美,營造古文學習氛圍。
。4)生齊聲讀,鞏固初讀效果。
2、二讀古文,讀明白。
(1)小組合作討論,結合注釋:每一段的意思是什么?
(2)檢查交流合作學習情況,師請小組代表匯報學習結果,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句意,簡要復述故事。
。3)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師讀旁白,學生分成兩大組扮演兩小兒。
。4)學生分小組合作演課文,上臺演故事。
3、三讀古文,能背誦。
。1)師教給背書方法,如分段背誦法,段段串連法,動作記憶法等,師示范背誦。
。2)學生自背,挑選代表比賽背誦。
。ㄈ、讀古人古事,長當今智慧。
1、練筆:從兩小兒身上,你學習到了什么?
(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來,如善于觀察、大膽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向圣人求教,說話有理有據)
2、辯論:孔子究竟是“多智”還是“不智”呢?
。ㄖ荚谂囵B學生思辯、質疑的精神,從中學習孔子的謙虛、實事求是、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敢于挑戰權威,虛心學習的精神,并全面認識孔子)
3、讀古人經典名句。出示課件,學生齊讀老子、孟子、子思等人的經典名句。
。ㄋ模、布置作業
1、必做題:
上網查閱資料或請教師長,判斷兩小兒的說法究竟誰對誰錯?
2、選做題:
。1)搜集諸子百家的資料,背誦自己喜歡的經典名句。
。2)感興趣的同學觀看視頻《易中天讀先秦諸子》。
教學板書:
兩小兒辯日
讀古文,識古人,看千古趣事
學而思,思而辯,長當今智慧
語文說課稿 篇3
尊崇的老師:
你好!我是來自古板頭中學的吳璇,我本次說課的課題是《致女兒的信》。我的說課有八個內容: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預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致女兒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自讀課文,作者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沒有回避,沒有敷衍,更沒有說教,而是用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聯系,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從而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這篇課文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學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話題“愛情”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但還未必真正懂得愛情。學生如果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捎捎谥袑W生“涉世未深”,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上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一方面使得情感內斂的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有人指點迷津。而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因此,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和鼓勵,讓他們放下包袱,輕松參與到討論中來。
三、教學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和.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增大教學的容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運用對話教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提出閱讀的要求,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再與組內同學交流思考結果,對于疑難之處教師要加以點撥引導。同時圍繞本文涉及的話題“愛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早戀”這一討論的話題,通過討論,使學生的思想、觀點在對話中迸濺出“火花”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積累“忐忑、繁衍”等詞語和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谡w感知文章內容,理解這個民間故事的巧妙構思 ,體會故事背后的寓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 學習聯系西方文化背景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谕ㄟ^搜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袤w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運用故事闡述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谄肺逗x深刻的語句。
、哿私鈵矍榈恼嬷B,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倨肺逗x深刻的語句。
②了解愛情的真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六、課前預備:
1、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材料,同時搜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讀課文,思考:上帝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4、讀文時,找出含義深刻的語句或本人不理解的語句。
七.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會問你的.父母嗎?(不會)可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代我們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她的父親是如何回答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寫給女兒的這封信。(板書課題,作者)
。ǘ╊A習檢測:
1、關于作者,你知道哪些?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這里,將學生搜集到的有關文學常識進行交流,實現材料共享。)
2、利用屏幕顯示本文的生字、詞,找學生讀并要求在練習本上寫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后對正,再交流釋義遇見困難的生詞。
3、讀文反饋:(用屏幕顯示思考題,找生回答)
(1)故事中的上帝在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2)你認為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ɡ眠@一環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長此以往促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這里的第二個思考題,學生回答起來可能困難,由此導入下一環節。)
。ㄈ┳x文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邊讀邊完成下列要求:
1、“我”為什么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你能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嗎?
(提示:復述時應抓住關鍵詞語:上帝、三次、人間、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佇立離去)
3、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去表現呢?在這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4、現在你明白“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的聯系了嗎?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ㄟ@是一篇自讀課文,先拋出這些要求,然后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思考,堅持以讀為本的策略,讓學生在自讀自思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故事的寓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ㄋ模┳x后交流,合作探究:
1、學生組內交流思考結果。
2、班內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疑難之處。
。ü膭顚W生對課文的內容有本人的心得,并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體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間的對話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
。ㄎ澹┢肺墩Z言:
學生齊讀結果的兩段。
師:這幾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其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品味。請再讀課文,找出這樣的語句并揣摩其含義,也可以提出本人不理解的語句,與組內的同學交流。然后班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提示:結合“研討與練習二”進行。)
。ㄍㄟ^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對愛情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卣寡由欤
1、交流學生搜集到的歌詠愛情的詩詞和名言警句。
。ㄍㄟ^這一環節,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加深對愛情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愛情是如此的美好,那么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請大家就早戀現象談談本人的認識。
。ㄔ诖艘雽Α霸鐟佟钡奶接,引導學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別走入“早戀”的誤區,從而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ㄆ撸┬〗Y:
師:愛情是美好的,可中學生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嘗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正象文中所說的: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送給大家一句話: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松的。(屏幕顯示)
課程進行到此,你應該對愛情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那你認為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呢?請表達出本人的看法。
。ɡ眠@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愛情的認識。)
。ò耍┎贾米鳂I:
1、積累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和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把本人對愛情的認識寫在日記中。
。榱俗寣W生將課堂的學習熱情保留到課后,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設計此作業。)
八.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直觀、醒目的原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友情
愛情=忠誠 心靈的追念
(時間的考驗)(死亡的考驗)
。ɡ眠@一等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愛情的真諦;利用這一不等式引導學生走出早戀的誤區。)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設疑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像,想看嗎?看著這幅畫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誰?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個年代的人?
師:這個人啊,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歷史學家和文學家。是誰呢?老師把他的名字寫下來:司馬光。(板書)誰來讀一下?
生讀。
師:你知道司馬光姓什么嗎?
生:姓“司”。師:他姓司馬,這是個復姓。誰來說說你對司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師: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請大家翻開課本82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二、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師:讀完課文了嗎?課文里調皮的字寶寶們要出來和我們見面了。瞧!(出示投影片)認識他們嗎?如果你覺得哪個字寶寶難記,可以問問周圍的同學有沒有好辦法。好趕緊讀一讀,等會老師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讀生字。
師:去掉了拼音,你還認識嗎?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讀。
小老師讀。
師:還有誰愿意?這么多同學呀!我們來做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花傳到誰那,誰就來當小老師,好嗎?
。〒艄膫骰ǎ
師:認識了生字,我們來猜字謎好嗎?(出示投影片)。
這個同學真馬虎,“同”字丟掉一小豎。(同)一個三框面朝東,一塊石頭背后撐,一條毛巾藏肚中。(砸)
師:還想猜嗎?好,出示課件,這里有三個字,假、缸、破,老師來指,一個同學背過臉去猜老師指的是哪個字?你們可以舉手給他提示,好嗎?
。ㄗ霾伦钟螒颍
師:還想做識字游戲嗎?下面,我們來個組詞比賽,出示字:別、慌、嚇、叫、塊、使、勁、救,這里有8個字,按順序每排一個字來組詞,看哪排給這個字組的詞多,哪排就贏了!先自己準備一下。(做組詞游戲)
師:認識了字,同學們再讀課文,肯定會有更多收獲。
二、生讀課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體會
師:同學們讀課文讀得很投入。下面,我們來看一幅畫。
課件出示圖片。
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裝滿了水的大缸。
師:大缸在哪兒?
生:在假山下。
師:一口很大的裝滿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這就有可能出危險。下面,請同學們讀一下課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詞該重讀。生讀。
師:誰來讀一下這段?
師:誰聽出來他哪些詞重讀了?
生:“大”和“裝滿”重讀了。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重讀嗎?
生:……師:正是因為大缸里裝滿了水,所以才可能發生后面的事情,所以,這里應把這兩個詞重點強調一下。我們一起試著再讀一下這一段。(集體讀)
師: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危險的事呢?請同學們找一找。誰來說?
生:一個孩子不小心掉進大缸里了。
師: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樣?
生:他會大聲喊“救命”。生:他會在水里掙扎。
師: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樣?
生:害怕、緊張。
師:你們緊張嗎?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讀出你緊張的心情來。(指名2-3個同學讀)師:你覺得誰讀得最好?哪個地方讀得好?
生:我覺得謝培同學讀得好。她讀得聲音響亮、有感情。
生:我覺得她“一不小心”讀得很好。師:因為事情發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讀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學再想試著讀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這時你會怎么辦?生:我會跑去找大人。
師:孩子們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看圖,誰來說說。
生:有一個孩子嚇哭了,有一個孩子在喊大人,還有一個孩子跑了。
師:孩子們本來玩得那么高興,突然發生這種事情都慌了,害怕極了。請同學們讀一下課文的第4自然段,讀出孩子們的'慌張、急切。師:誰來讀?
指名2-3名同學讀。師: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司馬光當時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則他就沒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個辦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來不及了,要趕快救出他。
師:他是怎么做的?誰來給大家讀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描寫司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詞。師:你們畫出了哪些動詞呢?
生:我畫的是“舉起”“使勁砸”。師:從這兩個詞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頭很重,司馬光很著急。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當成司馬光,用鎮定的語氣來讀一下這一段。
指名讀。集體讀。
師:缸砸破了,水就流出來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馬光用自己的機智化險為夷了!還緊張嗎?不緊張就是什么?用一個詞來表達?
生:放松。
生:輕松。
師:請同學們帶著輕松的語氣來讀一下課文的最后一段。
師:請同學們帶著輕松的語氣來讀一下課文的最后一段。
師:想一想,得救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什么?司馬光又會說什么?請同桌倆練習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師:你們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夸夸司馬光。
生:司馬光你真勇敢。
生:司馬光你真聰明。
生:司馬光我佩服你!
師:還想對司馬光說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學習。
生:遇到危險,要像司馬光那樣動腦筋。
師: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把它講給別的小朋友聽?下面,我們先來聽叔叔講一講這個故事,自己可以跟著小聲講。
(播放falsh《司馬光》)師:課后請同學們把這篇課文背下來,然后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喜歡這樣的小故事嗎?請同學們搜集一下,我們開個小小故事會。
語文說課稿 篇5
作為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第7單元“戰爭”的起始課,它以詩歌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性質以及給人民帶來的深刻影響,并讓學生認識了由此產生的“兵役制”等殘酷的制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了解戰爭!妒鍙能娬鳌肥且皇诐h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戰爭帶給勞動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全詩既簡潔,又凝重,令人感憤,催人淚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表達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之情.同時,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有關戰爭題材的詩歌和文章,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將使學生從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進一步加強對戰爭的深刻認識。
學生在經過了5年的語文學習后,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了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生豐富的聯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我在《十五從軍征》的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目標設定為: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由于六年級是小學過渡到初中的重要時期,簡單字詞理解,難字注音,樂府詩的相關資料的了解被我放在學生的預習作業中,而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而目標的達成必須要運用語文的手段和方法。
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中力圖做到:加強學段之間、教材之間的前后聯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整理回顧與戰爭相關的詩歌、文章,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深入學習詩歌時,鼓勵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詩中的細節描寫,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建構起詩中生動的情境畫面,感知人物形象和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我力求體現將這篇詩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一起來,并貫穿到我每一處的教學設計中,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回顧導入:
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有關戰爭的課文和詩歌,導入本課這首有關戰爭主題的詩歌,《十五從軍征》。
二、解詩題,知詩人:
1、讓學生在詩題中從“從軍征”了解是與戰爭有關。
2、交流樂府詩,了解《十五從軍征》來自勞動人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
檢查冢,竇,雉,舂,羹,貽的讀音,讓學生說說預習時了解的詞語意思。然后后老師范讀,把學生引入詩歌的學習情境之中,并嘗試與學生交流詩歌大意。
四、深入誦讀,展開聯想:
1、看插圖,學習第1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從年齡的跨度體會老人始得歸的心情,并要求學生個性化朗讀。
2、深入學習第2、3句(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讓女生扮演老人朗讀體會老人此時的心情,有迫切見到親人的感情,也有對家里人的擔憂等等并要求學生在說原因的同時用個性化的朗讀表達。男生扮演鄉里人朗讀,體會他告訴老兵家里情境時的心情,抓住本詩重點詞語(松柏冢累累)感受本詩悲涼的意境。
3、學習4、5句(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讓生結合插圖運用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詳細述說現在的荒涼破敗,想象曾經的幸福生活,現在的松柏冢累累與曾經家人的其樂融融,結合老人家里今昔的.強烈對比,體會其悲涼場景。
4、讓學生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在這樣荒涼破敗的家中,一個80歲的老人該怎樣生活呢?讓生齊讀6、7句(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談飯菜的味道(苦)讓學生結合剛才學過3、4、5句體會飯菜的苦,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的痛苦。
5、面對這一切,老人只能(讓生接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讓學生想象老人出門東向看,看什么?泣,又在泣什么,為什么而泣?并讓學生了解漢武帝在位,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因為戰爭而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松柏冢累累),讓學生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在教學過程中,板書只用了三個字,憂悲泣,來總結老兵回鄉的情感歷程。
五、小結,升華主題:
1、用有感情的朗讀再次走進80歲老人的回鄉遭遇。
2、多媒體出示南京大屠殺圖片,感受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
六、課后作業:
1、以老人或旁人的視角,讓學生利用合理的想象把這首古詩改寫為記敘文
2、觀看日本動畫片《再見螢火蟲》,通過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苦難生活讓學生正確認識戰爭。
課后反思:
通過本課教學,基本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結合新課標要求,我覺得這兩方面做的比較好1、按照“激趣閱讀---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流程進行教學,在我感到得心應手的同時學生也易于接受。2、學生能夠切實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把一副副畫面立體的展現在學生的腦海之中。3教學中把朗讀作為教學本首詩貫穿始終的方法,使學生很自然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次我的朗讀訓練設計有梯度:初讀,正確、流利;再讀,理解詞義;又讀,明白詩意;反復讀,體會情感。最后是運用了多種指導朗讀的方法:①教師范讀。②重讀重點字詞。③邊讀邊想象畫面。④根據內容變化語氣、語速、語調。⑤最主要的是教師充滿激情的渲染很快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述的氛圍中。
教學中所顯出的最大的不足就是我在引導學生聯想時的語句不夠精煉與到位。最后一句“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的指導讀還略顯不足。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課文《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全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海邊美景,第二部分寫的是小城美景。這篇課文文字精美,條理清楚,應重在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從文字上去懂得海邊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觀賞為主,運用為輔,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賞海邊美景,激起他們對大海的憧憬之情。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課文通過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的順序進行敘述,使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敘述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3、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寫具體。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海濱和小城各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及其特點,從中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難點。
1、理解本課是從海濱和小城兩個方面來介紹海濱小城的景色的,學習這種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
2、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五、說教法。
1、觀賞法:本課目標既是觀賞為主,那樣教學教程中,我將觀賞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從進課堂開始,帶領學生觀賞海邊風光的圖片,到分析課文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精美的語言。整堂課讓學生在美的畫面與語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麗和整潔。
2、提問法: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缺點,在教學中,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以激起學生探究交流的興趣與信心,接著"順承""深化",帶出這堂課的重點與難點,逐個擊破。希望以此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
3、練習法:本課縱然是觀賞為主,運用為輔,但也不能疏忽運用帶給學生的積極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仿寫練習。運用練習法以突破難點和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六、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要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引導、點拔和培養。對照教法和教學內容,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創設了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環境中閱讀課文,培養了他們收集、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七、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借助相關圖片,教師簡單介紹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
。ǘ┏踝x課文,掃除障礙,了解大意。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閱讀要求,引領學生對教材獨立探究。通過合作交流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根據課文內容劃分段落。
。ㄈ┓蹲x課文,質疑明標。
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標出不懂的內容。聽之后用簡單的話說說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共同制定學習目標。使學生的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四)學習第一至三段。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教學時應充分體現"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乃教學之宗旨也。作為授課者,應在讀上下功夫,以讀代講,讓讀貫穿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使得學生通過自讀感悟,感悟文中所蘊含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讀中升華情感,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與文章產生共鳴。
在這部分課文的教學中,我以朗讀為主要方法,采用默讀、輕聲讀、集體讀、個人讀、感情引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在學完這部分課文后,引導學生總結學法,(讀,找地點,標景物;讀,抓特點,體會美;讀,有感情,讀出美。)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ㄋ模⿲W習第四至六段。
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小城的公園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感受小城的美麗、整潔,領略作者地點轉換的寫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描寫的方法。
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于是,學生的朗讀自然就會帶上感情色彩。同時,我還因勢利導,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課文小結是全文的點睛之處,通過小結我使學生更深刻懂得海濱小城是美麗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
。┳鳂I練習,豐富知識。
1、課件循環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賞,是學生從總體上了解課文第一部分寫海濱的景象。由遠及近,先寫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寫海灘的景觀。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寫,文中描繪的景物色彩斑斕:有藍色、棕色、銀白色、灰色、金黃色、青色……這些豐富多彩的顏色,展示了海濱的美麗。課文第二部分寫小城美麗的景色。分別描寫了小城的庭院、公園、街道三處景物,突出了美麗、整潔的特點。
課文先寫海濱,再寫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濱這個大的背景下,更加突顯小城的美麗。
2、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寫一個片斷。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特點寫具體,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本課時采用對應式的板書,便于體現出海濱小城的特點;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體現了文章的重點,使板書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主要通過描寫在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家破人亡,內心受到巨大創傷,再現戰爭的殘酷.本專題要求學生通過對作品的探討,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能說出戰爭對人類的摧殘,從而正視戰爭,珍視和平.
二、說學生
1.學生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已有一定認識.
2.學生以前接觸過小說,但對小說的綜合分析能力不強.
三、說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發展獨立閱讀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并結合本課自身特點,我想本課可以有很多目標:如(1)把握小說情節;(2)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內心;(4)揣摩人物語言;(5)鑒賞細節描寫……
但本課的目標是在學生的交流,討論中生成,可能是我預想中的2個或3個,也可能不在我的預想內.總之,我的想法核心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去充分體驗達到目標的全過程,讓他們得到成功的快樂,并在這種體驗中產生學習的興趣.
四、教法學法
1,課前要求:通讀全文,把握情節
依據:體現教師主導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
2,課堂中:師生共同確立本課目標,明確學習任務,體驗學習過程
依據:充分調動學生,在交流,合作,互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要求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
依據:本文篇幅較長,只有了解了故事情節,才能完成課堂中的合作,討論,互動活動;同時學生學習負擔較重,布置這樣的預習作業,有利于為學生減負,增強語文學習興趣.
2.導入課文
采用"移情法",觀看圖片使學生對戰爭有了一定的直觀感受,有利于學生很快進入小說情景中.
具體操作:人們都說"水火無情",但我還想跟同學說戰爭也同樣是無情的,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幾組鏡頭.(播放)鏡頭里的畫面可以說讓我們觸目驚心,戰爭給人類帶來了莫大的災難.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肖洛霍夫一起走進一個在戰爭中飽經災難的人的內心世界.
3.交流讀后感受
在請學生談自己讀后感受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思考對題目的理解以及小說在寫法上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地方.
補充:學生在交流感受時可能會談到小說中的人物命運太悲慘了,也可能談到小說情節波瀾起伏,還可能談到有關小說題目的問題等等,總之,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明確本課需要探討的`問題.在這里,我只能根據對學情的分析,假想可能呈現的課堂.
4.探討問題
(一)(1) 索科洛夫在戰爭中經歷了怎樣的遭遇
依據: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把握小說情節,為交流互動作鋪墊.
(1) 為什么會有如此悲慘遭遇
(2) 通過什么方式表現這個主題
(二)如學生在交流中對小說題目有相關闡述,可以引入探討
(1)題目"一個人的遭遇"中"一個人"是誰
依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比較索科洛夫和凡尼亞兩人遭遇的異同.
依據:聯系角度,比較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培養學生對小說人物形象體系的分析能力.
說明:鼓勵學生深入分析,積極參與
(相同:家人死于戰爭,無家可歸,心靈遭受巨大創傷……
不同:索——死去的是妻子,兒女,凡——死去的是父母;索——四十幾歲有勞動能力,凡——幼小的孩子無勞動能力;索——知道家人已亡,家在哪里,凡——不確切知道家人已亡,不知道家在哪里,苦苦找尋父親,認為還活著的;索——可暫居在朋友那里,凡——流落街頭;索——深感戰爭的殘酷,凡——不明確戰爭的殘酷,把索誤認作自己的父親,很開心……)
(3)誰的遭遇更悲慘
通過比較分析,很多學生會認為凡尼亞的遭遇更悲慘,戰爭中幼小的孩子遭遇著家破人亡,流落街頭的命運,卻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幸,這也是這篇小說能讓人淚雨紛飛的原因之一吧.
(4)"一個人"指的是誰 為什么不是一個人
這時回到原問題,"一個人"指誰 學生可能根據凡尼亞在戰爭中的遭遇更悲慘些,認為"一個人"應指凡尼亞.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并不需要明確的答案,更不能限制學生思維,只需讓學生認識到盡管題目是"一個人的遭遇",但作者卻選取了兩個人的遭遇來反映戰爭的殘酷.這就體現了小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選取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來刻畫,用兩個不同家庭的悲慘遭遇,從不同角度展示戰爭給蘇聯千千萬萬這樣的家庭帶來了災難,給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人的心靈帶來了創傷,善良的人們誰不為之泣下,誰不會控訴戰爭呢 到此達到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的境界.
(5)比較遷移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索科洛夫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的遭遇有什么不同,由此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典型意義的理解.
補充說明,當然,如果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生成不是以上兩個目標,就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處理,總之一個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服務于學生.
5.課堂小結
本課為生成性課堂,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圍繞學生活動效果進行小結.按照課堂設想,可小結如下:通過我們思考,合作,探討,在互動中感知了小說情節,領悟了小說主題,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進行了很好的探究.
6.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戰爭的資料,進一步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創作三條以上反對戰爭的標語,要求:文字簡明,有藝術性.
語文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鑒于《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并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眾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復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為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著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為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于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并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復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復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三、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四、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為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著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采、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五、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后,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分析
《數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漢朝的張衡從小就愛好天文,具有認真鉆研的精神,長大以后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
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體寫出張衡小時候如何愛好天文、細心觀察天象,琢磨星星的運行規律。第六段主要講張衡長大經后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課文緊扣題目用五段寫張衡小時候的故事,重點突出,同時也告訴人們,張衡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除了長大以后刻苦鉆研以外,跟從小愛好天文是分不開的。
2、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認識張衡成為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跟他小時候認真觀察天上的星星,喜歡鉆研分不開。
。2)理解“碧玉盤、北斗星、北極星、刻苦鉆研、著名”等詞語,并初步掌握比喻句的用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1、3、5自然段,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看星星的。
4、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的幾個比喻句和爺爺說的話。
。2)了解有關星星的知識。
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我就緊緊圍繞著“以識字、詞句為基礎、訓練為主線,培養能力為目標”而步步展開。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動、好問、好奇等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活動所吸引,學生已能說完整的話,能配合老師在創設的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不利的是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懂得較少。朗讀也有可能出現唱讀的現象。
三、說教法
這是一篇寫人的課文,也是介紹自然科學常識的課文,而且又是寫小孩子的,對學生來說確確實實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懂得自然科學常識的好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采用“電教演示法”和“朗讀法”來教學本課時。
四、說學法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配合上述教法以及本班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采用說說、讀讀、議議、寫寫、操作等學習方法,用感情朗讀,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刻苦鉆研的精神,從小熱愛自然科學的興趣。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淖詈笠欢沃,先展示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先讀課題,提出問題: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什么?是什么時候的人?長大以后成為怎樣的人?課文哪段回答這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張衡 著名的天文學家)
2、學生齊讀最后一節后,問:“刻苦鉆研”是什么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他長大后,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這跟小時候數星星有什么聯系?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1至5自然段。
。ǘ┳プ≈、難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1、首先指名讀第1自然段,教師(課件出示星空圖)提問:晚上,張衡看到的天空是怎樣的呢?找出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在教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這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知道了什么?然后從喻體著手,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么?然后通過教師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抓住比喻句的喻體去理解本體,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
。1)師:閃閃的小星星真是吸引人,在這美好的夜晚,一個孩子是怎樣數星星的呢?
。2)讓學生找出小張衡數星星的動作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坐、靠、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后,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且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即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3)從朗讀入手。我按照“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導讀課文,加深理解;仿讀課文,體會感情;讀讀課文,激發興趣”的程序進行,使這個環節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引發學生思考張衡數星星的艱難。引導學生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幾百顆”這個句子來體會張衡數星星的困難。聯系課文的第1句,讓學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閃一閃,分布不均勻”是張衡數星星的困難,從而對張衡刻苦、認真的態度產生敬佩之情。
2、在教學2、3、4、5自然段時,運用讀讀、議議、說說的方法讓學生來讀懂“奶奶、張衡、爺爺對星星是否數清有什么看法?他們說的話各有什么依據?”
(1)學生在理解這部分內容時,再進行擴展訓練。
用“因為……所以……”連起來說奶奶、張衡的看法。如:張衡說星星能數得清的理由是什么?讓學生找出句子用上“因為……所以……”把兩句話連起來說。
(奶奶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因為星星在動,可不是亂動,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那么遠。)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而且讓學生了解到張衡平時認真觀察的精神。
。2)為了讓學生理解爺爺的話,運用課件來解決“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的這個難點,我是這樣做的:先提出問題:北斗星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繞著北極星轉的?指名學生上來連接北斗星圖。指圖:離它們不遠的那顆星叫北極星。(課件演示)北斗星繞著北極星轉。還有,在幫助學生理解“一組一組”是怎樣分的,利用幻燈舉幾組根據它們的樣子起名星座的名字。這樣,通過媒體化抽象為形象,既突破了重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懂得一些自然科學常識。
。3)為了讓學生更了解張衡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聽了爺爺的話,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結果怎么樣……。
讓學生讀第五自然段,找出有關詞語。“沒睡好 幾次看清楚 果然”,引導學生了解張衡是個不怕苦、不怕累,對不明白的問題不弄明白是決不罷休的。
。ㄈ┛偨Y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顧全文,看板書說說張衡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φ瞻鍟该麑W生回答)
3、今天,我們學了這篇課文知道張衡是怎樣的孩子,我們大家要不要向他學習。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較濃的文章。我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過程中,注意了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系,正確地進行思想教育。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所收獲。
六、說板書設計
略
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課文分析:
《打電話》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并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間充滿幽默、夸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啰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
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則是學習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4..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啰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5.了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了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一個掛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1)導語: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呢?(盡量地節約時間)
。2)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么說呢?
(3)模擬計時表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4)這么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相聲主要內容。
。1)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兒啷
。3)交流: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1)找一個小伙伴分角色練習對話,并互相評價。
(2)擂臺賽: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甲、乙說話各有什么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夠啰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作者在這里極盡夸張之能事,把一個啰嗦者說話啰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小時
小結板書:啰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么樣的啟迪?
6.小結:說話太啰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了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夸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制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知識歸納:(檢測)
第13課 《打電話》
生字詞
讀讀
記記
詞語
積累
雅俗共賞 不見不散
多音字
dē (嘚兒啷)
嘚
dēi(嘚兒)
特色句
。ㄐ揶o手法、中心句、關聯詞語、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重點句等)
關聯詞:
有個別人好像跟電話有濃厚的感情,只要拿起來,他就說個沒完。(條件)
標點符號的用法:
1、“嗞嗞……”(省略號:表示重復詞語的省略)
2、“喂……喂……喂……”(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3、哎呀,我沒聽……(省略號:表示語言的中斷)
4、嘚兒啷……你們幾位怎么回事?(省略號:表示重復詞語的省略)
5、開會嗎?……不開會。(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6、討論嗎?……不討論。(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7、不——對。(破折號:表示語音延長)
8、唱山歌來——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灘險彎又多……(破折號:表示語音延長;省略號: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話里有省略)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我的理解:姓氏中根本沒有姓啰的,編創者有意以“啰唆”命名人物名字,暗示此人說話絮絮叨叨,重復繁瑣,增強了語言的幽默感,突出了對文中打電話人的諷刺意味。
寫作結構
。▽懽黜樞、 文體的特點、段落劃分等)
1、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本段相聲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啰里啰唆、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通過這件事告訴人們,打電話與人交流要言簡意賅,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2、文中打電話人的說話特點就是啰嗦,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用時長,別人不到半分鐘就能說完的事情,他打了兩個多小時。本來是約人看戲,結果電話沒打完,戲已經散場。二是從語言上看,他打電話的目的就是越人看戲,說了五六句,還沒說出要找誰;說了二十來句了,還沒有進入正題,廢話連篇。
主要內容
該段相聲諷刺了一個在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一句話就能說清的事情,他卻東拉西扯地花了兩個多小時,既耽誤了自己的事情,也耽誤了別人的時間。
注意事項
1、課外去搜集、了解更多的相關資料,體會相聲的語言特點和作者的創作意圖。
2、欣賞經典相聲視頻,與同學合作表演,進一步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魅力。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08-30
《語文》說課稿05-10
語文說課稿語文說課稿范文05-04
語文《母雞》說課稿07-16
語文《觀潮》說課稿06-24
語文《白鷺》說課稿08-29
語文《藥》說課稿11-13
語文《海燕》說課稿05-23
語文《老王》說課稿09-09
語文《橋》說課稿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