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友人》唐詩欣賞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以下是《送友人》唐詩介紹:供參考!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作品注釋
。1)橫:橫亙,橫跨。
(2)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外城。
(3)白水:明凈的水
。4)一:助詞,一旦,加強語氣。
(5)為別:分別
(6)孤蓬:有名飛蓬隨風飄動的蓬草。詩人用“孤蓬”喻指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
。7)征:征途,遠行。
。8)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9)意:心意,心情。
。9)自茲去:從此離開。茲:此。
(10)蕭蕭:象聲詞,馬鳴聲。
(11)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
重點字詞解析
郭:古代在城外圍加筑的城墻,“北郭” 即城北,此處指友人即將離開的城市邊緣。
白水:清澈的河水,與前句 “青山” 相對,勾勒出鮮明的色彩對比,營造開闊的視覺畫面。
一為別:“一” 在此處作副詞,表 “一旦”,強調 “離別” 這一動作的瞬間性,暗含 “相聚短暫、離別突然” 的感慨。
孤蓬:枯后根斷、隨風飄轉的蓬草,古代常用來比喻漂泊無定的游子,此處喻指即將遠行的友人,暗含對友人旅途漂泊的牽掛。
征:遠行,“萬里征” 極寫友人行程之遠,進一步強化離別后的距離感。
浮云:飄忽不定的云彩,象征友人如游子般漂泊無依的心境與行蹤;“落日” 則帶有 “夕陽西下、時光流逝” 的意象,暗喻故人之間深厚綿長的情誼,二者形成 “動與靜”“飄與沉” 的對比,情感表達更顯細膩。
自茲去:“茲” 即 “此、這里”,“自茲去” 意為 “從此離開”,簡潔的表述中蘊含著不舍與無奈。
蕭蕭:形容馬的嘶鳴聲,古代詩詞中常以 “蕭蕭馬鳴” 烘托離別氛圍,如《詩經小雅車攻》中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此處借馬鳴反襯離別時的寂靜與傷感,達到 “以聲襯靜” 的效果。
班馬:“班” 即 “分別”,“班馬” 指即將分離的友人所乘之馬,馬的嘶鳴仿佛也在為離別傷感,實則是詩人將自身情感投射到馬匹身上,間接表達不舍之情。
主題情感與意境營造
核心主題
全詩以 “送別” 為核心,既抒發了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不舍、牽掛,又暗含對友人遠行的祝福與豁達 —— 雖有離別之愁,但不沉溺于悲傷,而是以開闊的景物(青山、白水)與含蓄的表達,傳遞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般的豁達胸襟,體現了盛唐文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意境特點
詩歌開篇以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勾勒出一幅開闊明朗的山水畫卷: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城北,清澈的河水環繞著東城,動靜結合、色彩鮮明,打破了傳統送別詩 “凄凄慘慘戚戚” 的低沉意境;中間兩聯以 “孤蓬”“浮云”“落日” 等意象,將抽象的 “游子意”“故人情” 具象化,既有漂泊的惆悵,又有情誼的厚重;結尾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以動作與聲音收尾,留白式的描寫讓離別氛圍余韻悠長,意境兼具 “豪放” 與 “細膩”,貼合李白詩歌的整體風格。
藝術手法賞析
意象運用
詩中選取的 “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馬” 等意象,均具有鮮明的象征意義:自然景物(青山、白水)烘托開闊意境,漂泊意象(孤蓬、浮云)喻指友人行蹤,情感意象(落日、班馬)傳遞離別傷感,意象之間相互關聯,形成完整的情感鏈條,讓抽象的情感變得可感可知。
對仗工整
作為五言律詩,詩歌中間兩聯(頷聯、頸聯)對仗嚴謹:
頷聯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此地” 對 “孤蓬”(地點對物象),“一為別” 對 “萬里征”(動作對行程),句式整齊,節奏明快,突出離別瞬間與遠行之遠的對比;
頸聯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 對 “落日”(物象對物象),“游子意” 對 “故人情”(情感對情感),對仗工整且意境對稱,將游子與故人的情感相互呼應,深化主題。
情景交融
全詩無直接抒情的語句,而是將情感融入景物描寫與動作刻畫中:如以 “浮云” 寫游子漂泊,暗含對友人的牽掛;以 “落日” 寫故人情誼,傳遞不舍之情;以 “揮手”“班馬鳴” 的動作與聲音,烘托離別氛圍,真正做到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感表達含蓄而深沉。
名句賞析與文化影響
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這兩句是全詩的核心名句,以 “浮云”“落日” 兩個常見意象,精準捕捉了游子與故人的情感狀態:浮云飄忽不定,恰如游子未來的行蹤,充滿未知;落日緩緩西沉,象征故人之間的情誼深厚綿長,雖即將分別,卻如夕陽余暉般溫暖持久。此句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既符合唐詩 “情景交融” 的特點,又具有極強的概括性,成為后世表達離別之情的經典引用句。
文化影響
《送友人》作為李白送別詩的代表作,不僅是唐詩選本中的必選篇目,更對后世送別題材的文學創作產生深遠影響:其 “以開闊景物烘托離別之情” 的寫法,打破了傳統送別詩的悲戚基調,為后世詩人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詩中的意象與句式,也常被后世借鑒,如元代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 “枯藤老樹昏鴉” 的漂泊意象,便與 “孤蓬萬里征” 有相通之處。此外,這首詩還被納入中小學語文教材,成為傳承唐詩文化、培養古典文學素養的重要載體。
易錯考點提示
體裁辨析:《送友人》是五言律詩(八句、每句五字,中間兩聯對仗),需注意與 “五言絕句”(四句)區分,避免混淆體裁。
意象理解:“孤蓬”“班馬” 的象征意義是高頻考點,需準確掌握其喻指對象(孤蓬喻游子、班馬指離別的馬),避免理解偏差。
情感把握:全詩情感并非單純的 “悲傷”,而是 “不舍中帶著豁達”,需結合盛唐背景與李白風格,避免過度解讀 “傷感” 情緒。
【《送友人》唐詩欣賞】相關文章:
《送友人》唐詩鑒賞07-18
李白的唐詩送友人12-03
《送友人》李白唐詩鑒賞11-09
李白《送友人》唐詩鑒賞03-05
《送友人入蜀》李白唐詩鑒賞11-30
溫庭筠唐詩欣賞11-23
田家唐詩欣賞08-10
唐詩《感遇》欣賞11-28
優美唐詩欣賞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