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通用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1
說教材:
本篇課文是六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一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說教法:
語文課堂應是簡單的、高效的課堂。簡單即在教學環節層次上簡簡單單,用幾個簡單的環節層次統領整個教學流程 ,全員參與(面向全體)。在具體實施教學時,我主要運用對話、啟發式教學。依據這些理念,我設計了本課教學設計。
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追求學生自主發展,即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老師的引導下,實現自身語文素養的提高和語言理解、運用能力的發展。我著重帶領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走幾個來回的過程就是學生熟讀精思、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深化理解語言、品讀感悟、升華情感認識的過程;每一個來回也是學生自我超越,實現自我情感體驗的過程。
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文中難理解的詞語。培養學生抓重點詞、結合上下文、結合語境等閱讀的技能方法;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說重點、難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2、從字里行間,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開門見山,今天我們學習“老人與海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然后找學生給大家介紹一下海鷗,最后質疑:老人與海鷗“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在文中走“第一個來回”,實現第一次自主超越。
1、初讀文章,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有哪些疑問?先獨立思考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或解決不徹底的,請求同桌或前后桌幫你解決。
2、你和你周圍的同學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三、學生在文中走“第二個來回”,實現第二次自主超越。
再讀文章,文章的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動,不妨拿起筆,把你的感受與認識寫到相應段落的旁邊,最后把你獨特的感受與認識與大家分享一下!
四、學生在文中走“第三個來回”,實現第三次自主超越。
1、三讀課文,你又有什么新的認識?不妨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談認識 )
2、朋友告訴我們這位老人常常步行二十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是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朋友告訴我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是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3 、十多年啊,十多個冬季,多少個日子啊……
無論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每天 __________________;無論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每天__________________;
無論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每天 _________。
五、拓展材料,情感升華。
出示下列文字材料 :
被昆明人稱為“海鷗老人”的.吳慶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飛抵昆明的紅嘴鷗是他唯一的寄托。每當紅嘴鷗“駕臨”,老人天天徒步二十里進城給它們喂食,和它們嬉戲,風雨無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為此,老人平時幾乎舍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四元五角一斤的餅干,老人毫不吝惜買給6000多只海鷗吃,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他還經常買來雞蛋為海鷗制作“雞蛋餅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煙。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2
《老人與海鷗》是安排在“人與動物和諧篇章”的第一課。學習這篇課文為學習其他課文打下學法基礎和情感基礎!
主要內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來臨,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去世后,海鷗們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的和諧。
文本結構:課文條理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兩大部分之間呈因果關系。
【說學情分析】
知識水平: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速度,繼續圍繞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提高閱讀速度。本課時學生已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準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捕捉關鍵詞句體味情感的能力,繼續鞏固這一學法。
情感態度:抓住興趣點——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引導學生呵護動物!
【說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文段,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體會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時數】
2課時
【說設計思路】
為了更好地突破目標,本課教師教法先扶后放,以讀為本,創設情境;學生學法自讀悟情、激情美讀, 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升華中,抓重點文句,品重點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感悟和諧之美。
【教學統覽】 1.入境,再現感人故事;(預設5分鐘)
2.入景,欣賞和諧畫面; (預設18分鐘)
3.入情,體會靈魂震撼; (預設15分鐘)
4.入心,化作實際行動。 (預設2分鐘)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入境,再現感人故事。
1.美讀詞語。(撮嘴呼喚 應聲而來 、親昵說話 抑揚頓挫 嘖嘖稱贊 翻飛盤旋 瞻仰遺容 肅立不動)
2.畫面呈現。老師引導學生說出腦海里浮現的四幅畫面;老師板書:喂養、呼喚、交談、送別。
3.串講故事。老師請個別學生串講畫面,再現一個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這樣設計給學生回顧故事提供有效的幫助,旨在讓學生在直奔重點段落前,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情感基調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入景,欣賞和諧畫面。 (課文的第一部分)
畫面一:老人喂海鷗。
1、范讀,談感受。在朗讀時要注意讀好“很小心”、“退開一步”、“撮起”、“呼喚”這幾個詞。
2、朗讀指導.課件出示“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著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師引讀:(引語中要定準節奏,讀出味道!)
海鷗來的多了,吃得快了,請你歡快地讀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歡了,請你更歡快地讀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
3、想象畫面.“海鷗飛成的樂譜能唱出一支怎樣的歌?”(課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學生可能會說“快樂之歌”、“飛翔之歌”等等。
4、配樂齊讀.個性化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鷗的畫面是一篇有聲有色的和諧樂譜,讓畫面和音樂融為一體,讓靈動的畫面唱起美妙的歌。
5、總結學法:剛才我們采用體味關鍵詞句,讀中感悟,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
畫面二:老人呼喚海鷗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讓學生抓住爸媽給孩子取名來理解老人為海鷗取名.拉近生本距離.
2.語言文字訓練.(“抑揚頓挫”.)先與形近字區別,再解釋詞語的意思,最后造句。
3.師引讀,生接讀.師生一起用親昵的語氣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呼喚海鷗的名字。
4.教師總結過渡到畫面三。
畫面三:老人談論海鷗。
1、學生同桌對讀:練習老人與作者之間的對話。
2、指導朗讀。(以讀代講,師及時指導朗讀)匯報時,引導學生留意文中描寫的老人“生動”的眼神,“親昵”的語氣和“抑揚頓挫”的語調,營造出和諧之聲,感受濃濃的愛。
3、小結板書:十多年的來,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的——生:兒女;在海鷗心中,老人就是他們的——生:父親。老人與海鷗,他們就是——生:親人。(板書:親人)
[設計意圖] 這里有含義深刻的文句,教學時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字里行間尋覓老人對海鷗的愛。為此,通過教師范讀、創設情境引讀等,學生悟讀、練讀、男女生對讀、美讀,入情入境讀。在讀中體會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導讀出節奏,讀出味道!同時抓住“抑揚頓挫”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畫面一詳細指導,學法總結,為后文學習做了學法指導和打下情感基礎。
三、 入情,體會靈魂震撼 (課文的第二部分)
1、結合老人感人的報道創設導語:(出示老人喂海鷗的畫面,教師引讀13、14、15自然段,出示四個場景的句子)。
場景1——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
場景2——海鷗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
場景3——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
場景4——我們收遺像時,海鷗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1、結合平時積累。談談海鷗心情:戀戀不舍、難舍難分、焦急萬分、心如刀絞……
2、結合插圖理解想象。師:這一幕就像發生在親人生死離別場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機指導讀出個性化體會和感受)
3、句子對比,體會用詞準確。首先師問:這里用了“撲”這個字,為什么不用“飛”呢?(換詞對比談感受,相機指導讀)
4、小練筆“如果你是白色旋渦中的一只海鷗,你會鳴叫什么?(目的是讓學生把前面的課文和自己的感受說進去)”。
5、寫法習得。請你仔細研讀這幾個場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把這個場面寫具體的呢?☆ 動靜結合 ☆ 細致描寫 ……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挖掘“撲”字的運用之巧妙,旨在體會作者如何準確用詞來表達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領學生懂得如何遣詞造句,推敲語言。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重了讀寫的有機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設身處地的想像海鷗在傾訴些什么。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
四、 總結全文,延伸情感
1、師指著板書小結:因為老人與海鷗的情誼,所以才有了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場面,雖然老人走了,但是他關愛動物的善舉將由我們傳承!
2、布置作業。學生所感悟到的這種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情感不應該隨課的結束而結束,應及時的進行拓展。所以我還布置了課后練筆內容:寫一寫生活中自己與小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課文,我們希望這節課能結束在感情的至高點,所以我們在學生激情滿懷的美讀之后,用一段真情告白來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句點,當然,課是結束了,這種情感我們卻希望它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在作業中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這是學生學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與心聲來傳學生學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華與文字訓練于一體,這是小練筆應承載的一項功能,在本處,我想這種功能是必要的。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3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展現給我們是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動人畫面,更是一段真摯的情感。為此,本課教學我以“情”為線索,以“讀”為抓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升華中,抓重點詞句,品重點文段,充分感受海鷗對老人的那份親人般的令人震撼的情。
一、說教學目標
1.人文切入,品讀悟情,是這堂課的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讓每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們的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因此,我制定了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的課時目標。以讀為抓手,品詞品句,深入感悟,讓學生們充分領略著這個文本獨特的魅力。
2.語文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語文教學讀寫不可分割的特點又決定了本課時的第二個教學目標: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并進行語言積累。
二、教學重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三、說教法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采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更利于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化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
四、說學法
本節課,學生采用如下方法學習。
(1)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通過邊讀,邊質疑的過程學到新的知識。
(2)勾畫、批注。通過圈化。品味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想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情感的火花。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還是本著以“情”為線索,以“讀”為抓手而設計。大致可分以下幾大板塊。
第一板塊:復習回顧,激情導入。
通過回顧老人對海鷗的愛,為新課作鋪墊,同時在復習中,對文章寫作方法進行小結,也為本課時的領悟文章表達方法打下伏筆。
第二板塊: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圍繞著一個問題質疑: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意想不到了。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讀、思、悟,讀去體會、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教學時,不僅要實現讀中悟情的目標,同時在閱讀中訓練學生品詞、解詞、朗讀、想象等各種語文能力,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第三板塊: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學生充分感悟了海鷗對都比那份意想不到的情后,以一張海鷗撲向老人遺像的照片引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白色旋渦中的小海鷗會做出刮目相看的舉動,會鳴叫些什么?設計意圖一是為文本的第18自然段省略號內容進行補白,同時也是為了讀寫遷移,用所學到的寫法運用于練筆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一板塊:同時,老師教給了學生多種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達到揚情寓意的效果。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老人與海課內選段鷗閱讀理解10-18
《老人與海》的說課稿09-11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10-23
《老人與海》說課稿08-29
老人與海的說課稿06-27
老人與海鷗(說課稿)06-19
《老人與海鷗》說課稿07-12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10-04
老人與海鷗的說課稿12-01
《老人與海鷗》說課稿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