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影《長津湖》之隨想
我等到電影片尾結束,也沒發現所謂“的彩蛋”,帶著疑惑和震撼走出了放映廳。
“長津湖”以前我從沒有聽說過。就是抗美援朝也只是從歷史教材書中了解到的或從長輩那里聽到的。可是,這些“道聽途說”終究是只存在于只言片語當中,而非真正看過或感受過有沖擊力的視頻和畫面,直到觀看《長津湖》之后,才深刻體會到當年那場戰役的艱難。隨著興趣的增加,我特意觀看了有關長津湖的紀錄片,感觸愈發濃烈。我不想去評價這部電影的好壞,因為這是一部獻禮片,有些人在中途就離場,有些人看完卻熱淚盈眶,我也不去評價世界價值觀,我只想站在一名中國普通老百姓的視角來看待抗美援朝。
1945年8月8日,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對日宣戰。13日,蘇軍開始在朝鮮東部清津地區登陸,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劃分對日本占領地區受降范圍,經蘇、美協商,在朝鮮,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以北為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這就是南韓北朝的由來。朝鮮為了統一朝鮮半島,拉開了戰爭的帷幕,而聯合國通過決議將由美、英等國聯合出兵替韓國“報仇”。這原本似乎和中國沒什么關系,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老百姓剛打完了那么多年的內戰,為什么非要卷入這場戰爭?在當時一位中國百姓眼中,這場仗可能沒必要去打——朝鮮和美國的事,關中國什么事?我相信當時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
現在回頭來看,抗美援朝被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為什么二戰不是立國之戰?因為,二戰中國沒有打出令全世界膽寒的戰績和實力。“在國際交往中,實力永遠是維護正義的基礎,國防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如果,二戰就能讓全世界害怕,讓全世界不敢武力入侵中國及其同盟,那么抗美援朝理應不會發生。可能有些人又會說:既然沒打出來就不打唄。這時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美國統一了朝鮮半島,就算沒有打過鴨綠江,國內就能休養生息不受戰爭折磨了嗎?現在的韓國有美軍基地,有薩·德導彈系統,這可是中國隔了一個朝鮮,還能看到中國國土,如果沒有朝鮮,東北三省都將被籠罩在監控之下。而當時武器裝備懸殊更大,難道真的要等到別人打上國土,讓東北陷入戰亂時,才開始保家衛國嗎?誰都不想父老鄉親無辜被殺害,戰敵于國門之外,是對自己人的保護。所以我們偉大的志愿軍戰士英勇地跨過鴨綠江,參加了一場又又一場艱難的戰役。
,其次,當時朝鮮是蘇聯小弟,中國當年也是蘇聯小弟,同為小弟一個被欺負了,甚至寫了援助信請求幫助,另一個能不去援助嗎?如果這次沒幫,哪怕中國有實力,美國、蘇聯、全世界都將認為中國軟弱,弱國無外交,中國能在列強之間獲得一點生存空間嗎?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當年大清一再退讓,退讓出了和平嗎?只有不平等條約。拋開仁義,正義就是出自槍桿子。“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以一戰結束未來可能數不清的戰爭,為百年崛起計劃鋪墊,從這個視角看,我相信這一仗必須打,不能不打,寄希望于對方的“仁義”,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志愿軍在冰天雪地里,冒著槍林彈雨,在零下三四十度中身著薄棉衣,臥倒在雪地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信念:為祖國而戰,為家人而戰,為下一代而戰。正是由這些千千萬萬的志愿軍戰士們的寶貴生命,才換來了現在和平高速發展的新中國。
我認為的“彩蛋”已經呈現在我的眼前:祖國的山河無恙,時代的日新月異,社會的繁榮昌盛,人們的安居樂業!
珍惜現在的和平時代,愿世界不再有新的戰爭!
【觀影《長津湖》之隨想】相關文章:
秋之隨想作文08-04
春之隨想作文08-12
死之隨想作文09-09
《烈火英雄》觀影感03-02
心中之湖作文07-27
由看圖講述活動之隨想-看圖寫話03-01
【優】《烈火英雄》觀影感11篇03-03
千島湖之游作文09-16
《咕嚕咕嚕美人魚》觀影感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