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美術教案模板集錦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主題畫:快樂的秋游
目標:
1. 能大膽地用各種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做、所知、所想。
2. 感受、梳理秋季明顯的季節特色,熱愛大自然。
3. 樂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收獲。
準備:
1. 經驗準備:剛參加了秋游,有關于秋游的鮮活體驗。
2. 物質準備:
(1) 班里有采摘成果展區、秋游活動照片、繪畫參考
資料、彩筆。
(2) 大班幼兒用書10月分冊。
過程:
1.通過談話引發繪畫主題。
參考提問:這兩天小朋友說了好多秋游活動中有意思的事,你們想不想把它們記錄下來講給弟弟妹妹聽呀?
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31頁。
2.幼兒按自己的感受在書上繪畫快樂的'秋游活動。
(1)幼兒依據自己的設想來選擇繪畫形式。
(2)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盡量少參與,當幼兒遇到困
難時給予啟發和幫助。
3.教師幫助用文字記錄幼兒的講述內容。
幼兒繪畫完成后,教師認真傾聽幼兒講述,并用文字記錄下幼兒講述內容。如幼兒表述不清楚或不通順時教師在征求幼兒同意的情況下做簡單修改(記錄的文字不能影響幼兒畫畫)。
4.教師組織幼兒展示自己的畫,進行講述、交流和分享。在此過程中,既要引導幼兒欣賞、學習別人的畫,又要對自己的畫感到自豪。
美術教案 篇2
1、可愛的熊貓
教學目的:
1,通過想象畫練習,學習簡單的構圖知識。
2,進行色彩訓練,形象思維訓練與審美教育。
教學重點:學習熊貓的畫法。
教學難點:學習簡單的構圖知識。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熊貓范圖。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啟發談話:同學們經常在影視,書籍里看到有趣的珍稀動物熊貓
。他們得樣子十分可愛,小朋友們都喜歡他。今天老師就要帶領大家走入熊貓的世界里去看一看,板書課題。
2,讀畫。熊貓和我們中國的國寶。它們分布在中國四川地區。熊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他們在中國的數量以及十分的稀少,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熊貓是的竹葉,所以畫熊貓的時候要注意畫出它的生活環境。書本上小朋友畫的熊貓也10分生動有趣-----熊貓
在森林里快樂的生活。的那幅畫熊貓一家在認真地下棋。熊貓媽媽還經常端來香噴噴的咖啡。我愛熊貓,把這些小朋友和熊貓快樂地在一起玩耍的樣子畫下來。熊貓還會作精彩的演出:他們會但秋千,將分。接下來老師要一下怎樣來畫熊貓:
3,作畫步驟:
(1)先劃出熊貓的基本形。
(2)在詳細的畫出熊貓的頭部軀干。
(3)添畫出熊貓身上的黑白花紋,還有四周的環境和背景。
(4)將整幅圖涂上鮮艷美麗的顏色。
2、家鄉的橋
教學目的:
1,認識、了解橋的用途,感受橋梁建筑造型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提高學生審美素養。
2,訓練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發展形象思維,為學習風景積累素材。教學重點:了解家鄉的悠久歷史,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教育。教學難點:訓練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準備:放大范圖若干張。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啟發談話:橋是道路的組成部分,它能幫助我們跨越障礙。人類造橋有很悠久的歷史
在我國有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橋。在我們福建也有一座很著名曲橋,這就是泉州的洛陽古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于泉州城東13干米洛陽江人海處。該橋是粱式海港巨型石橋,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原長12oo米,闊5米許,橋墩46座,橋欄柱;石獅28
只,石亭7座,石塔5座。規模宏偉,正藝卓越。橋建在江海交匯處,水闊浪急。古代勞動人民采用筏型基礎及種蠣固基,為我國乃至世界造橋史上的創舉。
此外,歷史上橋的樣式還有多種多樣,如:索橋、石板橋、廊橋、亭橋、藤網橋…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橋也是一個重要審美對象,杜甫的詩"驅車石龕下,仲冬見彩虹",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成語也還有"煙柳畫橋",意思是說:在春的景色里,有橋有樹的自然景界,就像畫一樣好看。
2.讀畫:
宋代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橋是里面重點勾描的對象,圍繞橋發生的事情是畫面的最高潮。由此可見,歷代的中國人曾對橋作過多么深人的審美發掘。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具有悠久造橋歷史的我國,在現代橋梁建設方面,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今天的橋從樣式上花樣更多了,有預應力混凝土梁橋、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從功能上看有公路橋、鐵路橋、立交橋、高架橋……各式各樣的橋不斷出現在我們身邊。這些橋不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優美,不少還成為當地的一道著名風景。與傳統上的'橋相比,現代的橋往往更宏偉、更有氣勢,用途也更廣泛。
《公園里的橋》以線描的手法畫了公園里的石拱橋,雖有缺點,但基本上表現了石拱橋的結構和特征。《閩江上的橋》作者則饒有興趣的畫出福州彩虹橋的特點,橋面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人群及穿梭于橋下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一片繁華的都市景象。《我家村口的橋》則顯得平靜、安寧,讓人仿佛聽到橋頭那幾棵樹上的蟬鳴。
三,作畫步驟:
(1)先劃出橋的基本形,用簡筆畫方法對橋的基本結構作簡單概括。
(2)添畫出鞘的結構,橋上的行人車輛,還有四周的環境和背景。
(3)將整幅圖涂上鮮艷美麗的顏色。也可只用線描方式完成。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春游的時候,我們帶著幼兒來到了水族館。多樣的外形、多種的色彩,“珍珠魚”、“七彩神仙”、“斗魚”等這些來自水中的精靈,給我們帶來了視覺享受,孩子們深深地被它們的美麗身影所吸引,對魚的外形特征充滿了探索興趣。在幼兒對魚有一定感知經驗的基礎上,我設想帶孩子們用報紙來做“五彩魚”。
活動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孩子搓出報紙條后能否卷曲成型?鏤空狀態下的魚眼睛怎么固定?魚身上的花紋設計怎么體現個性化?帶著這些思考,這次活動預想讓幼兒運用報紙、彩紙等材料,組合進行“魚”的外形創作和花紋裝飾,引導幼兒自主表現,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富有個性的報紙魚。
活動目標
1.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用彩紙設計、裝飾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欣賞過“美麗的魚”,畫過熱帶魚,對魚的外形特征、花紋色彩等有所了解。
2.環境準備:報紙魚范例一件;報紙、彩紙若干;雙面膠、剪刀。
活動過程
1.觀察范例
(1)“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
(2)“怎樣才能做成一條報紙魚?”(報紙搓成紙條,卷成魚的外形,用彩紙裝飾魚的眼睛、花紋、魚鰭、魚尾等。)
教學建議:報紙魚范例結構要完整,給幼兒制作提供外形裝飾的暗示;操作猜想可了解幼兒的制作經驗,便于示范時重點講解。
2.示范講解
(1)報紙斜角卷起,搓成紙條,提示要搓緊,不然報紙條容易散開。
(2)將報紙條卷曲,兩頭交錯成魚尾形狀,用雙面膠將交錯部分粘合,魚的外形初具雛形。
(3)選擇彩紙,剪成粗細、花紋可不同的條狀,貼在魚框內,可上下、左右斜角不同方向貼。
(4)用彩紙剪成三角形、圓形或方形等不同形狀的小塊,貼在彩條上可作為魚身上的花紋,貼在魚框上可作為魚鰭,貼在魚尾部可裝飾魚尾。
教學建議:步驟(1)、(2)由教師示范,步驟(3)、(4)可不示范用講解的方式,鼓勵幼兒個性化的裝飾方法。
3.難題設想
(1)教師手拿半成品報紙魚:“看看這條報紙魚還少了什么?”(眼睛)
(2)“魚的眼睛可以怎么做?”
(3)“報紙魚的頭部是鏤空的,做好的眼睛怎么貼上去呢?”
教學建議:留意有新意的魚眼睛制作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了解幼兒對鏤空處粘貼的想法,幫助他們完善設想。
(4)小結:“關于魚眼睛的粘貼有幾個小朋友的想法非常好,可以先用細一些的紙條粘在魚框上,橫貼、豎貼都可以,再把魚眼睛貼在紙條上;也可以剪眼睛時留出一段紙條,貼在魚框的一邊……”
4.幼兒操作
(1)操作要求:報紙條搓緊;卷好后用雙面膠固定;魚身上的花紋可以自己設計,花紋可多一些色彩;注意魚鰭、魚尾的裝飾。
(2)操作問題:試試看你會用哪種方式固定魚眼睛?
(3)幼兒操作。提示幼兒愛惜彩紙,剪下的彩紙碎片可以充分利用。
教學建議:提出操作要求時,教師再做一些動作演示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巡回指導時留意幼兒設計花紋的新想法,鼓勵幼兒把想法表現出來;留意固定魚眼睛的新方法。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制作紙漿的步驟,激發對紙漿畫的興趣。
2、培養動手能力,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范畫、各種顏色的紙漿、勾好輪廓線(三個大瓶子)的KT板每人一塊、彩色巧克力糖一包。
活動過程
一、欣賞范畫。
欣賞教師制作的彩色巧克力糖,說說這是什么形狀,是怎么做成的。
討論怎樣制作彩色巧克力糖,幾個幼兒試著用一些現成的紙漿制作巧克力糖。我們可以怎樣制作巧克力糖?
二、嘗試用紙漿制作巧克力糖。
1、你想往自己的空瓶子里放什么顏色的`巧克力糖?紙漿可以粘在哪里?
2、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紙漿,自己制作。
3、引導幼兒用夾子和牙刷作為輔助工具,教師適當予以幫助。
4、注意個別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5、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常規和衛生習慣。
三、共同分享。
1、洗好雙手,欣賞作品,然后教師打開手中的巧克力糖,讓幼兒分享美食。
2、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一起舞蹈。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民間剪紙藝術,讓學生學習剪紙的基本技巧。
2.了解民間剪紙的主要特點,提高學生欣賞剪紙美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藝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以剪紙表現自己喜愛的題材。
重點、難點:
學習剪紙的基本技巧,能根據主題設計和剪出自己喜愛的作品。教具:教學課件、剪刀、紙張
學具:剪刀、紙張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請先欣賞一組圖片,并了解一下這組圖片背后的故事,再談談你欣賞后的感受。”(出示課件一:欣賞民間剪紙“老鼠嫁女”,了解“老鼠嫁女”的故事。)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民間剪紙藝術,激發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
二、探究學習
“同學們,這些剪紙作品漂亮不漂亮?”(生答:漂亮)
“和生活中的老鼠一樣嗎?”(生答:不一樣)
“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剪紙中老鼠的外型特征有什么變化?”(出示課件二:對比欣賞生活中的老鼠與剪紙中的有何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概括、夸張、擬人化了,裝飾有花紋。教
師指出,把單個的花紋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漂亮的團花。(出示課件三:毛毛剪、月牙剪、柳葉剪、圓點剪、飛燕剪。)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觀察加強學生對剪紙藝術的.了解。
三、示范指導
“同學們想不想自
己動手制作漂亮的剪紙老鼠呢?”(生答:想)“那么接下來大家就和老師一起來學習吧!”
師講述并演示——首先要在準備好的紙上畫好老鼠的形狀。老鼠是我們熟悉的小動物,誰來說一說老鼠有哪些特征呢?(學生描述老鼠的形狀,師在紙上畫出老鼠的圖像,要求同學們一起畫。)然后呢在這個外形上配好花紋。這些該怎樣畫呢?好花紋要適合紙的面積,如身體的面積大,可以配大的團花;腿較小就可以配單個紋樣。現在我們就給自己的小老鼠配花紋吧!(師生共畫)畫好之后再把稿剪下來就可以了。(師演示,生跟做)這樣一個簡單的剪紙就做好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體驗制作的樂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更容易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交流
現在就請同學們互相欣賞一下其他同學的剪紙作品,交流自己的體會。教師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
(第二課時)
一、學生實踐創作,師指導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老鼠嫁女的剪紙作品,還一起學習了制作剪紙老鼠的基本步驟,現在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生舉手答。(師板書)
“同學們看了這么多,也學了這么多,想不想自己動手用剪紙的方式大家一起創作老鼠嫁女的熱鬧情景呀!”生齊答。(生小組內共同創作,師指導)剪好后各組將作品自由組合在一張大紙上。
二、展評小結:
每組學生代表介紹本組作品,并說說創作的體驗。教師總評。
美術教案 篇6
課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形象的關系,明白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能大膽作畫,使畫面豐富飽滿。
3、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是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把魚的特征畫得突出,畫出“大魚”讓畫面飽滿。
教學準備:圖畫紙、水彩筆或油畫棒、蠟筆、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組織
語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
二、引入新課:
幻燈片《海底總動員》 尼莫請小朋友去參加比賽
引出課題
三、講授新課
1、 欣賞分析
放映幻燈,觀察自然界的各種各樣的魚、藝術作品中的魚
總結魚的形象特征
著重觀察農民畫《戲魚》
“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從色彩、圖案上說明)
“畫中畫了些什么?”
“與自然界中的魚有什么不同?”
“這兒多魚你覺得哪條魚最大,怎么看出的?”
讓學生了解魚的共同特征及不同點、色彩和花紋圖案
通過分析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學習簡單的裝飾方法
小組討論分析造型、色彩、花紋圖案,裝飾
學生欣賞畫,從色彩、圖案上說明并找出大魚
比較大小
直接了解海里的'魚的形象特征,培養學生多關注大自然的美與探究性學習。
讓學生學習簡單的裝飾方法。
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引導學生欣賞畫,在找出大魚的時候理解大小是在比較中產生的。
2、比較大小
出示魚的教具
比出大小
加強學生對大小的理解
3、展示小朋友的畫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表現方法
啟發學生了解繪畫方法,掌握充滿畫面的要點,選用多種表現方法。
4、繪畫步驟
〈1〉用最快的時間畫條大魚〈2〉給它穿上花衣裳〈3〉找朋友〈4〉裝飾家園
學生參與討論步驟
讓學生了解繪畫步驟
5、教師輔導
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作業中的問題
讓學生完成作業
培養學生基本的繪畫技巧
6、展示講評作業
師評(從大小、裝飾、色彩上講)
學生自評、創作意圖佳處
學生互評:魚畫得多大、漂亮嗎?
四、總結
共同保護海洋環境
美術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馬的資料,培養幼兒細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2、激發學生對美的整體感受,學習用體態、動作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3、欣賞徐悲鴻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的奔馬,感受奔馬的氣勢和力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徐悲鴻奔馬作品的表現方法和藝術特色。
難點:感悟徐悲鴻奔馬作品的精神內涵。
三、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馬的圖片、圖書及其他;
2、錄像帶《群馬奔騰》;
3、徐悲鴻圖片《奔馬》、《群馬》;
4、水墨、毛筆、紙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馬,豐富知識。
1、看錄像《群馬奔騰》,激發興趣
提問:①你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這些馬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的外形特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的具體結構)
2、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思考
①你們知道馬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千里識途的馬嗎?人們為什么這樣叫馬呢?
②你們知道嗎,為什么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還在哪里看見過馬?它是什么樣的?
3、鼓勵學生在成人的幫助下,從圖書、圖片、電視、廣播、電腦網絡中查找,收集馬的各種資料,了解有關的'知識與信息。
活動二:欣賞徐悲鴻的《奔馬》,培養審美情趣。
1、組織幼兒將收集到的馬的信息、知識進行交流(圖片、圖書等)
2、提問:你喜歡馬嗎?為什么?
(不僅同學們喜歡馬,有一位叫徐悲鴻的先生也愛馬,他不但喜歡觀察馬,還喜歡畫馬。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講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簡述徐悲鴻先生愛馬,觀察馬,畫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馬》
(1)提問:
①畫面上的馬在干什么?
②從什么地方看出馬在奔跑呢(注意觀察馬的身體動作)
③你覺得這匹馬的體魄怎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④這匹狂奔的馬心情會是怎樣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這匹狂奔的馬,在大草原上奔馳,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
(2)配上《群馬奔騰》音樂,整體感受作品的氣勢和力度。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畫家徐悲鴻的《奔馬》,這是一只非常歡快,
自由奔放的馬兒,他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把馬兒始終作為人才的象征。
5、放錄像,學生歡快的隨樂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活動三、繪畫《奔馬》,感受體驗美
1、欣賞作品,徐悲鴻的《群馬》《奔馬》。
提問:
①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好看嗎?你喜歡嗎?你覺得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歡?為什么?(注意觀察用灰墨畫的身體,濃墨點的五官,焦墨掃的馬尾)
②你們知道,徐悲鴻先生用什么樣的筆墨來畫馬的嗎?為什么能使我們感到馬的氣勢和力度呢?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用大塊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并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
3、教師小結:徐悲鴻先行畫馬時很認真,他翻來履去地畫馬,熟悉馬的結構,肌肉,他運用中西方繪畫技巧結合,大塊的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并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很自然,很生動,就像活的一樣,非常有氣勢和力度。
4、學生自由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5、作品展覽
學生自由分析繪畫產生的不同效果,讓學生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
五、課后延伸:
1、用收集來的圖片,圖書,簽到布置宣傳窗。
2、鼓勵學生控索多種畫,進行創作。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美術教案08-29
【精選】美術教案08-30
[經典]美術教案08-12
(精選)美術教案10-01
美術教案【經典】08-25
美術教案(經典)10-21
(經典)美術教案10-06
【經典】美術教案11-01
美術教案【精選】08-28
美術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