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 1
活動目標:
1、觀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與同伴分享。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竹制品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題。
1、小朋友,我們來猜一種植物,它在我們贛南地區有很多。請聽謎面“小時破土而出,長出節節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處多而廣泛”。
2、幼兒猜并說出謎面。
二、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種物品,你們看到過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兒自由發言。
老師下結: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卻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楊老師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播放圖片。提問:你看到什么?它們都是用什么做的?為什么要用竹子做這些東西呢?竹制品有什么特別的用處嗎?
三、了解竹子的用處。
1、用竹子做房子、籃子有什么好處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為什么?
小結: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種竹制品外,它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這么有用處。我們應該多種竹子,讓竹子多起來。
活動反思:
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發現,有利于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經驗。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 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及竹子的用途。
2.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竹制玩具、用具、圖片。
2.竹子盆景。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
1.出示竹子盆景,讓幼兒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與竹子息息相關。竹子長大以后,人們可以用它來制作很多東西。
師:小朋友們想想看你們家里會有竹子制成的'東西嗎?
(幼兒自由交流)我們再來看看竹子還可以做成什么東西。
2.出示各種竹制作品的圖片。
二.出示各種竹制玩具、用具。
1.傾聽竹制玩具奏出的“生日歌”,師生同唱“生日歌”。
2.教師讓幼兒猜猜,今天誰過生日(小狗),師:這是小狗今天過生日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小狗還收到其它的禮物,小朋友想看看嗎?
三.幼兒自由玩竹制玩具用具。
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和孩子們一起玩,也問問他們玩的是什么?然后讓孩子明白,這些禮物全部都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
四.向幼兒介紹竹筍的食用價值。
教師告訴幼兒,竹子剛剛出生冒出土的時候非常嫩,這就叫竹筍,竹筍是可以食用的。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
師:有誰吃過竹筍做的菜嗎?
通過看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平時吃過的竹筍做的菜。說一說吃到嘴里感覺是什么味道?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 3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中空、有節、常綠),知道竹子是多年生植物,常見于南方地區。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觸摸、對比,提升觀察能力與動手探索能力,能簡單描述竹子與其他植物的區別。
情感目標:激發對自然植物的好奇心,愿意參與探索竹子的活動,感受竹子的獨特魅力。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新鮮竹子段(帶竹葉、竹節,長度30-50cm)、竹制品(竹籃、竹筷、竹席)、其他植物枝條(樹枝、蘆葦)、放大鏡、記錄表(畫有竹子輪廓,供幼兒標注特征)、PPT(展示竹子生長環境、不同品種竹子圖片)。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竹制品,如竹筷、竹席。
三、活動過程
。ㄒ唬┣榫硨耄骸爸褡訉殞殎碜隹汀保5分鐘)
教師手持竹子段走進教室,模仿竹子的聲音打招呼:“小朋友們好!我是竹子寶寶,今天來和大家做朋友啦!你們見過我嗎?在哪里見過呀?”
引導幼兒自由發言,分享生活中見過的竹子或竹制品,如“家里用竹筷吃飯”“公園有竹子”,自然引出活動主題。
。ǘ┨剿靼l現:“摸一摸,找不同”(10分鐘)
觀察竹子外形:將竹子段、樹枝、蘆葦分發給小組,讓幼兒用手觸摸、用眼觀察,提問:“竹子寶寶的身體摸起來是什么感覺?(光滑、硬硬的)它身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一節一節的)里面是空的還是滿的?”
教師切開竹子段,展示中空結構,讓幼兒近距離觀察,直觀感受“有節、中空”的特征。
對比植物差異:引導幼兒對比竹子與樹枝、蘆葦的不同,如“竹子的葉子是細細長長的,樹枝的葉子是圓圓的”“竹子不容易折斷,蘆葦輕輕一折就彎了”,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描述,教師總結竹子的核心特征。
(三)認知拓展:“竹子的家與家人”(8分鐘)
播放PPT,展示竹林生長環境(南方山區、河邊),介紹:“竹子寶寶喜歡溫暖、潮濕的地方,在我國四川、云南等地有大片的竹林!
再展示不同品種的竹子(毛竹、雷竹、箭竹),提問:“這些竹子長得一樣嗎?有的`竹子很高大,能做竹屋;有的竹子很細小,能做竹編玩具!弊層變焊兄褡悠贩N的多樣性。
。ㄋ模┯涗浄窒恚骸拔业陌l現筆記”(7分鐘)
發放記錄表,讓幼兒用彩筆在竹子輪廓上標注特征,如“畫圓圈表示竹節”“用橫線表示竹葉”,完成后請3-4名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教師給予肯定,如“你發現竹子有好多節,觀察得真仔細!”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科學區投放更多竹制品和竹子標本,讓幼兒繼續探索;在美工區提供竹片、竹絲,嘗試簡單的拼貼。
家園共育:請家長帶幼兒到公園觀察真實竹子,拍攝照片,第二天在班級分享“我和竹子的合影”。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 4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竹筷是常見的竹制品,了解竹筷可以作為繪畫工具使用。2.能力目標:學習用竹筷蘸取顏料作畫的方法,能創作簡單的線條、圖案(如小草、小路、花朵),提升手部控制能力與想象力。3.情感目標:體驗用非常規工具作畫的樂趣,愿意大膽嘗試,感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每人2根光滑竹筷(無毛刺)、顏料盤(裝有紅、黃、藍、綠四種可水洗顏料)、畫紙(A3尺寸,白色)、濕抹布(每組2塊,用于擦手和竹筷)、范例作品(用竹筷畫的“春天的草地”“小花園”)、輕音樂(舒緩的自然音效)。
經驗準備:幼兒有使用畫筆作畫的經驗,熟悉常見顏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竹筷的新本領”(4分鐘)
教師出示竹筷,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呀?(竹筷)我們平時用竹筷做什么?(吃飯)今天竹筷要變魔術啦,它能變成畫畫的工具,你們想試試嗎?”
展示范例作品,引導幼兒觀察:“看,這幅畫里的小草、小路,都是用竹筷畫出來的',是不是很神奇?”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ǘ┦痉吨v解:“竹筷怎么畫”(6分鐘)
講解方法:教師拿起竹筷,邊示范邊說:“我們用竹筷的一頭蘸一點點顏料,不要蘸太多,不然顏料會滴下來哦!輕輕在紙上畫直線,就是小草;畫彎彎的線,就是小路;如果把竹筷反過來,用另一頭點一點,就能畫出小花朵啦!”
強調注意事項:“如果想換顏色,要先用濕抹布把竹筷擦干凈,再蘸新的顏料,這樣顏色才不會混在一起。畫的時候要輕輕畫,保護我們的畫紙!
。ㄈ┯變簞撟鳎骸拔业闹窨戤嫛保15分鐘)
自由創作:播放輕音樂,幼兒自主選擇顏料和創作內容,教師巡回指導。對不敢嘗試的幼兒,鼓勵:“沒關系,先畫一條小直線試試看,你一定可以的!”對創作有想法的幼兒,引導:“你畫的是小花園嗎?可以再加點綠色的小草,讓花園更漂亮哦!”
個別幫助:針對手部控制能力較弱的幼兒,手把手輔助畫簡單線條,幫助建立信心。
。ㄋ模┳髌贩窒恚骸皠撘庑‘嫾摇保5分鐘)
將幼兒作品平鋪在展示區,請幼兒自主介紹:“你用竹筷畫了什么?用了哪些顏色?”教師逐一點評,重點表揚創意和嘗試,如“你用竹筷畫了彎彎的小河,想法真特別!”“你能換不同顏色畫畫,很認真!”
四、活動延伸
作品展示:將幼兒的竹筷畫布置在班級“藝術角”,供幼兒互相欣賞。
拓展創作:在美工區投放更多竹制品(如竹片、竹絲),鼓勵幼兒嘗試“竹片拼畫”,進一步探索竹制品的藝術用途。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的小動物(熊貓、小兔、小鳥)與竹子的關系,了解竹子的用途(熊貓的食物、小兔的遮陽傘、小鳥的家)。2.能力目標:能學說故事中的簡單對話(如“謝謝你,竹子姐姐!”“我喜歡竹林!”),嘗試用動作模仿小動物的行為,提升語言表達與肢體表現能力。3.情感目標:感受故事中友好、溫暖的氛圍,喜歡聽關于自然與動物的故事,萌發愛護植物、與小動物友好相處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PPT(配有圖片和文字,畫面包括竹林、熊貓吃竹子、小兔躲在竹下、小鳥在竹枝筑巢)、小動物手偶(熊貓、小兔、小鳥各1個)、竹子道具(用綠色卡紙制作的竹葉和竹桿)、故事音頻(教師提前錄制,配有背景音樂)。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熊貓喜歡吃竹子,見過小鳥筑巢。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走進竹林”(3分鐘)
教師手持竹子道具,帶領幼兒做“走路”動作,說:“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竹林里散步吧!咦,竹林里有好多小伙伴,它們是誰呢?”出示小動物手偶,吸引幼兒注意力,引出故事。
(二)傾聽故事:“竹林里的.小伙伴”(8分鐘)
播放音頻+展示PPT:教師邊操作手偶,邊配合音頻講述故事:“清晨,太陽出來了,竹林里傳來沙沙的聲音。熊貓樂樂餓了,它找到一根甜甜的竹子,大口大口吃起來,說:‘竹子真好吃,謝謝你!’小兔跳跳在竹林里玩,突然下雨了,它趕緊躲到竹桿下,說:‘竹子姐姐,你幫我擋雨,真好!’小鳥嘰嘰飛過來,在竹枝上筑了一個暖暖的巢,說:‘竹林是我的家,我喜歡這里!’”
提問互動:故事結束后,提問:“竹林里有哪些小伙伴?熊貓用竹子做什么?小兔為什么躲在竹下?小鳥把家安在哪里?”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用簡單的話回答。
。ㄈ┙巧硌荩骸拔沂切游铩保10分鐘)
分配角色:將幼兒分成3組,分別扮演熊貓、小兔、小鳥,每組發放對應的手偶,教師扮演“竹子姐姐”。
模仿表演:教師帶領幼兒復述故事對話,并用動作表現:“熊貓吃竹子的時候,要做‘大口嚼’的動作;小兔躲雨要雙手抱頭,蹲在‘竹子’下;小鳥筑巢要做‘搭房子’的動作!
鼓勵幼兒大膽開口,如扮演熊貓時說:“竹子真好吃!”教師及時表揚:“你說得真像樂樂,聲音真響亮!”
(四)討論分享:“竹子的用處”(4分鐘)
提問:“除了故事里的用處,竹子還能幫我們做什么呢?”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答,如“做竹筷”“做竹籃”,教師總結:“竹子的用處真多,不僅是小動物的好朋友,也是我們的好幫手!
四、活動延伸
繪本閱讀:在閱讀區投放關于竹子和小動物的繪本,如《熊貓的竹林》,讓幼兒自主閱讀。
故事創編:鼓勵幼兒回家后給家長講《竹林里的小伙伴》,并嘗試添加新角色,如“小松鼠在竹林里找松果”,第二天在班級分享自己的“新故事”。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平衡能力對身體活動的重要性,了解竹棒可以作為運動游戲的工具。2.能力目標:通過玩竹棒平衡游戲,提升身體平衡能力、肢體協調性與反應能力,能在游戲中遵守簡單規則。3.情感目標:喜歡參與體育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培養勇敢、不怕困難的品質。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每人1根竹棒(長度50cm,表面光滑無毛刺,用彩色膠帶纏繞防滑)、平衡線(用粉筆畫在操場地面,兩條線間距30cm,長度5米)、小貼紙(作為游戲獎勵)、音樂(歡快的'運動音樂)、急救包(備用)。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平衡木或線上行走的簡單經驗。
三、活動過程
。ㄒ唬嵘磉\動:“竹棒操”(5分鐘)
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手持竹棒做熱身:“小手握竹棒,舉高高;竹棒放腰間,扭一扭;竹棒碰腳尖,彎彎腰;竹棒放身后,走一走!被顒宇^部、腰部、腿部、手部關節,為游戲做準備,同時讓幼兒熟悉竹棒的使用方式。
(二)游戲環節:“竹棒平衡挑戰”(15分鐘)
游戲一:單人平衡走
教師講解規則:“我們把竹棒放在平衡線上,雙腳踩在竹棒兩側,雙手打開保持平衡,慢慢往前走,不能踩到竹棒,也不能掉下來哦!”
先請教師示范,再讓幼兒分組嘗試,每組5人,教師在旁保護。對成功走完的幼兒,獎勵小貼紙,鼓勵:“你走得真穩,太棒了!”對害怕的幼兒,引導:“眼睛看著前方,慢慢走,老師在旁邊保護你!
游戲二:同伴合作運竹棒
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2人,講解規則:“兩個小朋友合作,用手一起抬著竹棒,竹棒上放一個小沙包(輕量),沿著平衡線往前走,沙包不能掉下來,看哪組走得又快又穩。”
提醒幼兒:“要和小伙伴一起慢慢走,互相配合,不要著急哦!”游戲過程中,教師觀察各組合作情況,及時指導,如“你們可以一起喊‘一二一’,步伐保持一致!
(三)放松運動:“竹棒按摩師”(5分鐘)
帶領幼兒坐在地上,手持竹棒輕輕敲打腿部、手臂,說:“今天我們玩得好累呀,竹棒變成按摩師,幫我們捶捶腿,放松一下!蓖瑫r引導幼兒深呼吸,緩解運動后的疲勞,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區域游戲:在運動區投放竹棒和平衡墊,讓幼兒在室內繼續玩“平衡走”游戲,增加游戲難度,如“閉眼單腳站在竹棒旁”。
家園互動:建議家長帶幼兒在家附近的安全場地,用繩子代替竹棒,玩“平衡走”游戲,鞏固平衡能力。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 7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竹片可通過裁剪、拼貼變成藝術作品,了解拼貼畫的基本創作步驟。
能力目標:能根據自己的想法,用竹片、彩紙等材料拼貼出簡單造型(如小魚、花朵、小房子),提升動手操作與想象力。
情感目標:感受竹材料創作的樂趣,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強藝術表達自信心。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提前裁剪好的不同形狀竹片(圓形、長方形、三角形,邊緣打磨光滑)、彩色卡紙(作為背景)、白膠、剪刀(教師輔助用)、彩筆、棉簽、范例作品(竹片拼貼的小魚、花朵)、輕音樂(自然音效,如竹林風聲)。
經驗準備:幼兒在前期科學活動中已認識竹子的.外形特征,接觸過簡單的貼紙、拼貼游戲。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竹子變變變”(5 分鐘)
教師手持竹片和范例作品走進教室,神秘地說:“小朋友們,之前我們認識了竹子寶寶,今天它要變身啦!你們看,這平平的竹片,變成了會游的小魚、漂亮的花朵(展示范例),想不想和老師一起讓竹子寶寶變身呀?”
引導幼兒觀察范例,提問:“這些作品是用什么做的?竹片變成了小魚的哪些部分?(身體、尾巴)” 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ǘ┦痉吨v解:“拼貼小步驟”(8 分鐘)
講解材料用途:逐一展示材料,介紹:“這是竹片,我們可以用它做作品的身體;這是白膠,能把竹片粘在卡紙上;彩筆可以給作品畫眼睛、花紋哦!”
演示創作步驟:以 “小魚” 為例,邊操作邊說:“第一步,選一張藍色卡紙當小河;第二步,拿長方形竹片粘在中間當小魚身體;第三步,用三角形竹片粘在后面當尾巴;最后用彩筆畫眼睛和波浪線(水紋),小魚就游起來啦!”
強調安全要點:提醒幼兒 “竹片要輕輕拿,不用力掰,膠水用棉簽蘸,不粘在手上”,教師全程巡回關注。
。ㄈ┳灾鲃撟鳎骸拔业闹衿嫛保15 分鐘)
分組創作:將幼兒分成 5 組,每組發放竹片、卡紙、膠水等材料,播放輕音樂營造輕松氛圍。教師鼓勵幼兒:“你們可以做小魚,也可以做花朵、小房子,想做什么就大膽拼,遇到困難可以找老師幫忙!
個性化指導: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提供簡單輪廓圖(如畫好的花朵輪廓),引導其用竹片填充;對能力較強的幼兒,鼓勵其嘗試組合不同形狀竹片,創作更復雜的造型(如小房子 + 小樹)。
細節裝飾:待竹片粘牢后,引導幼兒用彩筆給作品添加細節,如給花朵畫花蕊、給小房子畫窗戶,讓作品更生動。
。ㄋ模┳髌贩窒恚骸爸褡幼髌氛埂保7 分鐘)
作品展示:將幼兒的作品一一貼在班級 “竹林藝術墻” 上,邀請每位幼兒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大家介紹:“我用竹片做了什么?它叫什么名字?”
互動評價:教師引導幼兒互相欣賞,提問:“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它的竹片用得很特別嗎?” 如 “我喜歡小明的花朵,他用圓形竹片做花瓣,很像真的!” 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大家都很厲害,讓竹片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寶貝!”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繼續投放竹片、竹絲、彩繩等材料,讓幼兒嘗試更復雜的創作(如竹絲纏繞畫);在語言區擺放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看圖編簡單的故事(如 “小魚在竹林小河里的一天”)。
家園共育: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身邊的竹制小物件(如竹制紐扣、小竹籃),帶到班級布置 “竹子小天地”,進一步感受竹子在生活中的應用。
【有用的竹子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有用的筷子中班教案07-06
中班健康有用的筷子教案08-26
中班科學有用的紙教案07-25
中班科學有用的泥教案12-10
中班誰的尾巴最有用教案11-22
中班主題活動有用的筷子教案09-30
幼兒園中班教案:有用的網03-06
《有用的廢報紙》中班社會課教案08-24
中班社會教案《有用的廢報紙》反思12-17
中班主題教案《有用的筷子》及活動反思04-03